第三节盐类水解 第一课时盐类水解教学设计

本文由用户“jsyzzyc”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6 12:37:34 举报文档

以下为《第三节盐类水解 第一课时盐类水解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高中选修4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盐类的水解



姓名

卢某某

工作单位

会宁第二中学



学科年级

化学 高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教学目标设计

【 1、知识与技能

(1) 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能解释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的水解。

(2) 学会应用盐类水解规律判断盐溶液酸碱性。

2、过程与方法

实验探究→提出问题→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养成实事求是、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2) 通过讨论探索,提升总结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盐 类的水解的实质



学情分析

由 因学生连续学了两章全新的理论知识,而且这些知识相对难度也较大,这时学生心理上难免会产生一定的畏惧感。

学习本节内容前,学生已经对离子反应,强弱电解质的电离,化学平衡的建立以及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等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具备了分析溶液中各种离子水解平衡的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

第三章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盐类的水解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原理的基础上讨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包括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电离平衡两个平衡体系;学生也知道溶液酸碱性的本质原因,在此基础上再来探究盐类在水溶液中的酸碱性规律,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同时盐类水解是后续电化学学习的必备基础。从知识结构上讲,盐类水解平衡是继弱酸、弱碱及水的电离平衡体系之后的又一个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因此,本节内容在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理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方法设计

讲练结合多媒体,讨论探索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Na2CO俗称纯碱 Na2SiO3 俗称泡花碱 明明是盐,为什么叫“碱”?

引导学生探索思考

1、找7名同学做实验,用PH试纸计测定其中七种盐的酸碱性(七种盐为NaCl ,Na2CO3,NaHCO3,NH4Cl,

Na2SO4,CH3COONa,(NH4)2SO4)

讨论盐的不同种的分类,提出新的分类标准——根据生成盐所对应的酸和碱的强弱,并对所学过的盐进行分类。

3、通过思考、讨论探寻盐溶液呈酸碱性的原因

结合电离的知识、通过微观层面的分析得出盐类的水解的概念和本质

4、盐类的水解的定义及其特点

通过探究实验,测定不同盐溶液的酸碱性

通过交流讨论、回忆旧知对盐类重新进行分类

经过讨论,思考,再给出表格(课本P55)思考、讨论——盐溶液呈酸碱性的原因

结合电离的知识、通过微观层面的分析得出盐类的水解的概念和本质并进行练习:分析具体盐溶液的酸碱性

学生分析总结盐类水解的定义及特点



练习题

在1、溶液中,不能发生水解的离子是( )

A、ClO  B、CO3 2 

C、Fe 3+ D、SO4 2 

2、下列盐的水溶液中,哪些呈酸性( )哪些呈碱性( )

①FeCl3 ② NaClO ③ (NH4)2SO4

④ AgNO3 ⑤ Na2S ⑥ K2SO4



板书

XXXXX3.3 盐类的水解

盐类水解的定义

在盐溶液中,盐电离出的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盐类水解的本质

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

盐类水解的规律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第三节盐类水解 第一课时盐类水解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