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及反思

本文由用户“woshixiaopingguo”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6 14:41:25 举报文档

以下为《教学设计及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设计及反思

经过本次培训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通过经典案例的分析体现您对本次学习内容的实践。

教学设计



《大铁椎传》

教学设计思路: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大多数学生自己能读懂大意。因此,先让学生熟读课文,能复述课文的故事情节,再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质疑问难,理解课文内容并准确把握人物形象。通过合作讨论,从而使他们更加明确人物性格并讨论分析得出作者写人记事的方法。

1、自读课文 生出声自读一遍课文,并标出段落序号。(投影提示需要注意的字音)

2、交流解疑 学生小组交流解决词句上的疑问,如还不能解决,提出来师生共同解决。

3、反馈检测 以选择题的形式(投影)

案例描述:

师:本文一共写了关于大铁椎的几件事?

生(分组讨论):

A组:1-3段 大铁椎在宋将军家做客

B组: 4段 大铁椎与宋将军话别

C组: 5段 大铁椎与响马贼决斗

师: 好,下面我们通过文章的语言来讨论人物的性格

五柳先生传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多用否定句。在文中多处用“不”字,如 “不慕荣利”、“不戚(qXXXXX)戚于贫贱,不汲(jXXXXX)汲于富贵。”等, 这些都直接的体现了五柳先生的高洁志趣。 《大铁椎传》也用了很多带“不”的句子,看看他们写出了大铁椎怎样的特点或性格呢?(学生小组合作寻找全文带“不”的句子)

学生一起读文本后回答问题:

生A:不知何许人也是说他来历不明

生B:饮食拱揖不暂去表明他 举止怪 有极高的警惕性

生C:皆不答表明他深沉 神秘

生D:不冠不袜表明他外貌怪异 粗犷 不拘小节

生E:言讫不见表明他身怀绝技 行踪神秘飘忽

生F: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表明他深沉 威严 神秘

师:同学们分析的很好!在这里,我们看已经到了一个怪异 神秘 行踪飘忽的大铁椎

(投影)我们看似对他了解了,似乎又更不了解了,在这里,作者设置了一个迷魂阵,好,我们接着想:除了作者的用“不“字突出人物个性之外,大家想想,文章还通过哪些方法对人物进行了描述?

生:人物的语言

师:好,下面咱们找找文中哪些语言使你看到了大铁椎怎样的性格?

学生积极回答:

1.然皆不足用表明他有知人之明 豪放坦诚极有抱负,想寻找真正英雄干一番大事

2.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

表明他关心朋友,行事敢作敢当、不连累他人的大丈夫气慨

3.则不快吾意表明他在强敌面前凛然无畏、乐观自信的大将风度

4.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表明他办事负责,谨慎

师总结:大家分析的非常好!在这里我们看了一个有抱负、敢作敢当,豪放坦诚,不连累他人,自信而谨慎的大铁椎。(投影)

师:下面我们品读最后一段想一想,如果你是一位导演,你想把哪些描写拍成特写镜头,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

A组:我们将“星光照着寂静空旷的原野,百步之内能够看见人”设为远景。 这样可以渲染肃杀气氛

客人大喊着挥舞起铁椎,强盗应声坠落马下,马头也被砸得碎裂设定为特写,能够突出大铁椎的勇猛

B组:将“宋将军屏住呼吸观看这场恶战,吓得两腿发抖,几乎从堡垒上掉下来”定为特写,可以突出战斗凶险 惊心动魄,表现大铁椎的武艺高强 胆量过人

大铁椎骑马飞驰而下,拿出羌管吹了几声也是特写,以此来突出他镇定、勇敢和自信。

C组:一个强盗提着刀纵马冲向客人,将它设为特写,那伙强盗围成环形向前进逼,客人奋力挥舞铁椎左右猛击,强盗们连人带马栽倒在地,三十多人被杀死。这样能够突出豪贼人员之众、来势之凶:反衬大铁椎“大呼挥椎”的非凡气慨和“奋椎左右击”势不可挡的神威。

师:分析的很好!在这里我们才真正看到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大铁椎,一个勇猛威武的大铁椎。通过大家的讨论我们也更加明白对于人物性格特征,我们可以从语言、环境烘托和细节特写等多个方面去分析。

老师总结:今天我们大家表现都非常好,各个小组表现都很积极。看来无论是对人物的评价,还是想象力,大家都能做到积极思考,认真分析,从而得出精彩的结论。由此可见,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并且敢于表达出个人见解,就能够做的很出色,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大家一定能够做得更好!



引发的基本观点



语文课堂怎样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探究式教学在封闭的教学环境下怎样开展



教学反思



对于我们这里的学生而言,能够自己主动站起来回答老师的问题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如果哪一个感觉自己写的作文还行,敢于主动站起来积极朗读,那才是罕见的现象,有时候甚至被看做假积极。长久以来,他们早已习惯了听、念、背、抄的被动上课模式,所谓“一言堂”“填鸭式”,就是对我们这里课堂模式的准确概括。因此我在原来做的教案的基础上修改出以上案例,这只是一部分,虽内容不长却是一种探索,我认为一堂真正的语文课应该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的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了参与学习的机会的课堂,我想将“课堂讨论”有效地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让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然后自己解决问题。

(1)让学生找到语文课堂的乐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不同于其他科目,它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生动有趣的,魅力四射的。只有学生对你的课堂有了兴趣,你的上课质量才会有很大提高。在这个案例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一位导演,你想把哪些描写拍成特写镜头,为什么?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力,自己去设计镜头,这样能够使他们更加有兴趣地去思考,去讨论,去研究;有了兴趣,才能使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深层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激情和课堂效率成正比,近两年我一直试图让学生自己出题讲题,探究讨论,前后桌或分小组学习,自我感觉这样的课堂效果较从前的满堂灌更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2)让学生变成学习的主动者。我们要由原来的知识的灌输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学生则由被动学习的被填灌对象,转变为课堂学习的认知主体。这是一种由教师的“教”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导的“学”的方式。在案例中两次让学生去找文本中的句子,一是带“不”的句子,二是大铁椎的语言,通过这些环节将学生变成学习的主动者,比起老师枯燥的讲解,让学生工工整整的将人物性格抄到书上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这种方式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独特见解,通过对那些似是而非的语言予以纠正,提高表达能力。不能人云亦云,要张扬自己的个性,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可以做得很好,自己也可以是这个课堂的主人公。

自我表现与自我肯定是一个人不断进步甚至是创造的前提,更是学生自我发展的一种需要。给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我们须在平常的教学中去发掘不断创新的因素,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作为一名课堂的组织者和启发者,我们不能放任自流;作为一名点拨者和传授者,也绝不能一味的为完成任务而“填鸭”。只有改变了这种思想,才能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打开一扇更亮的窗!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教学设计及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