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第一册2.1教学设计与反思

本文由用户“choabin05”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7 11:16:41 举报文档

以下为《高中信息技术第一册2.1教学设计与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执教者

任某某

课时

1课时





所属教材目录

《信息技术基础》第二章第一节内容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整本书的基础理论知识部分,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节内容的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灵活掌握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并熟练地应用于日常生活学习当中。



学情分析

本节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上初中的时候已经学过《信息技术》,并且很多同学家里也都有电脑,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的水平。

本书的第一章已经介绍过了关于信息的相关知识,为本节的学习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养成良好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教师讲述、学生分组活动,共同体验信息获取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用切合实际的例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获取信息的相关内容,养成科学、高效、正当地获取信息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信息获取过程的分析和信息获取方案的确定。





难点

从一般信息获取过程角度对具体的信息获取活动进行设计和优化。



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

1、本节理论知识较多,采用教师讲述的方法,效率会更高。在此过程中,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思考。

2、实践环节,学生分组活动,自主学习,深入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4分钟

教师讲述杨叔子院士跟在猪后面打猪草的故事。

这个故事反映了如何有效地获取信息,以解决实际问题。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不断地获取信息,信息获取是解决问题的起点。

学生听教师讲述,并思考。

从故事导入新课,更能引起学生兴趣。



二、分析例子,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8分钟

1、教师讲述:本周放假,周日你要和朋友一起去狼牙山旅游。所以需要了解一下当天狼牙山的天气情况,有哪些方法?

2、你会选择哪种方法?

教师小结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1、定位信息需求:需要获取周日狼牙山的天气信息。

2、选择信息来源:可以通过手机、电视、网络、报纸、广播等渠道获得,并进行比较。

3、确定信息获取方法,获取信息:应用智能手机上的“天气”应用程序可以方便的获取当地天气信息。

4、评价信息:如果信息获取不成功或者获取的信息不合适,则需要调整过程重新获取信息。

师生交流。

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让学生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三、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

15分钟

展示2.1.2获取奥运知识的例子。

详细讲解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

1、定位信息需求

信息需求包括所需要的信息和要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的时间范围

信息的地域范围

信息的内容范围

即:获取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什么样的信息,如获取奥运会历史上的各种信息。

准确定位信息需求,可以减少信息获取的工作量。

2、选择信息来源

展示表2-1信息来源的分类

文献型信息源

口头型信息源

电子型信息源

实物型信息源

如“获取奥运知识”,可以根据需求和已有条件去掉一些不合适的信息来源,再从最方便、性价比最好的信息来源开始尝试。

3、确定信息获取方法

由于信息来源的技术特点不同,信息获取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如现场调查可以采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去图书馆借书,可以利用卡片检索、利用书架上的图书分类查找、计算机查询系统等。

4、评价信息

评价的依据是先前确定的信息需求,比如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适用性、载体形式、可信度、时效等。如果不成功,需要调整过程重新获取信息。

师生共同讨论。

理论知识较多,注意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促进学生思考。



四、实践

15分钟

分组活动,每组选择一个信息需求(如国家足球队最新情况等),根据信息获取情况填写表2-3

分组活动,填写信息获取情况表,指定小组进行汇报

学生体验信息获取的过程



课堂小结

2分钟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学习效果很好,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保持。



板书设计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1、定位信息需求

2、选择信息来源

3、确定信息获取方法,获取信息

4、评价信息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基本上达到了课前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学生了解了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对信息获取过程的各个环节有了初步的认识。首先是定位信息需求,第二根据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来源,第三是确定信息获取方法,最后对获取的信息进行评价,如果不成功,则需要调整信息获取的途径,重新获取信息。

本节课的理论性比较强,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容易形成教师讲学生听的这样一个局面,课堂毫无生气,学生学起来也没有兴趣。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引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师生共同讨论的方式,展开教学。这样做的效果还是要好一些。

第三,本节课的目的让学生能够有开阔的思维和更自觉的意识去面对信息,这一点在课本上也体现出来了。因为这一节是纯粹的理论课,要在课堂中摆脱“说教”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经历信息获取的过程,能够让学生在信息获取方式对比中产生强烈的冲击,这才能够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信息获取的意义所在。所以,我除了在课堂上讲解获取周日狼牙山的天气信息的过程外,还鼓励学生课后去课堂之外了解如何去获取信息,如果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就会让学生产生一种误解。信息获取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方式仅仅是其中比较方便的一种。学生往往认为获取信息的途径就是通过网络获取,这样的教学无论如何也难以摆脱凡是不知就百度这样的一种情况,形成网络是唯一的信息获取的途径的错误认识。

最后,我想谈谈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通过上完这一节课,我在想信息获取的关键在于让学生理解什么呢?信息来源的方式、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信息获取的适当方法与途径。这要比简单的介绍从网络上搜索资料更重要。也就是说我们教信息技术课程的老师不仅仅让学生能够从网络上更好地找到信息,更关键的是要培养人他们的信息意识、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这也是信息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而使他们明白在不同的场合,会选择适当的、高效的、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取方法来获得有用的信息。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高中信息技术第一册2.1教学设计与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