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加几教学设计

本文由用户“ASPNETMM”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12 03:19:42 举报文档

以下为《9加几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9加几”教学设计

*** 喻某某

一、教学内容分析:

《9加几》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0以内进位加法》的一部分内容,是“数与代数”领域中的“数的运算”中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1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有了前面的基础在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就会容易很多。同时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有的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没有学好,计算时既慢又容易出错,以后继续学习口算和多位数笔算时就会遇到很大困难。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在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为10加几的转化思想,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数学产生好奇心与求知欲。

三、教学重、难点:初步理解“凑十法”,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 四、教学具准备:课件、小棒、牛奶图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启思 师:今天,孙老师想带一(2)班的小朋友去参观运动会,在出发之前让我先来考考你们。 1.对口令。 复习2、4、5、8等数的组成。 2.10加几的加法。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lO+8 10+9 师:刚才口算的这些题,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都是10加几的。 生:得数都是十几。 师:计算这些题,你为什么这么快? 生:都是10加几,就能很快算出得数是十几。 师:刚刚第一轮的题目你们怎么算这么快呢?那右边都是几加几呢?其实只要掌握了计算方法,我们也同样能算得又对又快。 二、合作学习 探究新知 1.从情境中发现问题 师:有一场运动会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学校里为了让小朋友们增加能量,补充体力,让后勤部给全校小朋友每人分发一瓶饮料,分了以后发现还多了一些。(摆出饮料图,引导学生观察图)小朋友你知道共多出了几瓶?能用算式来表示吗?(得出算式9+4=13) 2.探究进位加的算法 (1)分组操作明理 a:提出操作要求 师:9加4等于13,你们是怎么想的?请小朋友先自己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思考过程,然后小组里面交流一下。 b小组学习研究(教师巡视) (2)组织全班交流 如:1数数法:1、2、3、4XXXXXXXXXX12、13,一共有13盒、 2接着数:箱子里有9盒,接着数,10、11、12、13,一共13盒 3凑十法:把外面一盒饮料放在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13盒。 a 9 + 4 = 13 b 9 + 4 = 13 1 3 3 6 10 10 c 9+4=10+4-1=13 、、、、、、 3.把上述方法适当归类、从中渗透数学思想。 如方法a是拆小数分大数,而方法b是分大数拆小数它们都可渗透“凑十”的思想。 又如方法c则可渗透多加了要减的数学方法。 而方法a、b、c他们又都是把新学的知识转化成旧知来计算的,可以渗透转换的数学思想。 4.寻找适合自己的算法 师:比较这些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5.试一试(9+6)用凑十法 6.练一练。师:那么9+5等于多少呢?请你跟着老师一样,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幻灯片) (学生摆。) 师:请你移一移,捆一捆,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有多少根小棒? (学生操作后,让一个学生到白板上展示,移小棒,画成一捆,并填写分的过程) 师:为什么你要把5分成1和4呢?5不是还可以分成其他的数? 生:因为1可以和9凑成10,再算就很方便了。分成其他的数就不能凑成10 了。 师:再摆一摆9+7。刚刚我们算的这几道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都是9加几的。 生:算法上有什么相同的?(都是先变成10 ,再加上一个数的) 师:你学会算了吗? 学生通过操作活动,独立完成练习2、3。 7.小结、揭某某 师:小朋友你发现了吗,今天的这些加法算式跟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这些都是9加几的加法,并且得数都超过了10,我们把它们叫做9加几的进位加法(板书课题:9加几)

练习90页1、3题。

《9加几》是第8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我设计“9加几”这节课,目标是要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课后,我对教学环节进行了反思: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我以“小动物要跟我们一起学习数学”贯穿整节课,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建构主义学说也认为,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根据这些理念,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开运动会的主题图,通过观察、交流、讨论,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在讲“凑十法”这个环节,我设计了先让同学们动手摆小棒,来某某9+4等于多少?让学生上黑板来摆一摆,说一说。在说的过程中,有的说“一根一根数的方法,知道9+4=13”。有的说:“从9往后接着数”,不管哪一种方法我们都不要反对。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引导孩子再动动脑筋,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让老师和同学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呢?逐步引导孩子说出“凑十法”,因此,凡是孩子们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为了让孩子加深记忆“凑十法”的思维,我在巩固环节给孩子们设计了两个小游戏:

1、小组内比赛

每个小组将得到不同的9+几的题目,一边打拍子,一边说计算思维。看哪个组赢得最多五角星。

2、玩小蚂蚁搬家的游戏。

口算9加几。

在这节课中,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1、练习题较少。2、让学生自主表达的环节过少。3、环节不够紧凑等等。但我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以及在同伴的帮助下,我一定会尽快的成长。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9加几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