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附件:教学设计参考模板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燃烧和灭火》
研修主题
实验探究在化学学科教学中的运用
姓名
张某某
工作单位
黄蒿界九年制学校
学科年级
九年级化学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设计(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要求明晰、具体、可操作性。)
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②了解易燃物和易燃
物的安全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
②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
③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教学难点:(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 (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三、学情分析(分析学生的知识起点、技能起点和态度起点)
在学习本课题前学生的情况:?
已有的知识:(1)燃烧的本质;(2)一些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3)生活中关于燃烧的常识
欠缺的东西:(1)对“着火点”、“可燃物”等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还比较模糊;(2)知道灭火的方法,但不知道原理,即“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3、学习的困难:在探究性实验中对于变量的控制问题,如“在什么情况下才需要使用控制变量”、“如何使用控制变量”、“控制变量是应注意哪些事项”等
四、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一、结合生活实例及自我归纳得出燃烧的概念。
通过实验:白磷与红磷能否燃烧的探究,对比得出燃烧要的三个条件及其关系。
举生活中常见的几个实例,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说出具体如何灭火的方法,从而得出灭火的远离及方法。
拓展延伸:根据所学知识点解决常见的实验题等。
五、教学方法设计(针对学习内容,设计教与学的方法)
1、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引导实验探究”、 “对比分析”、“情境创设”等教学方法,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手段,增大课的信息量。
2、学法:(实验探究 (分析归纳 (自主学习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魔法试验:“烧不坏的手帕”
观察、思考实验原理
利用与学生认知冲突的魔法实验,易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的兴趣。
新课教学
二、新课学习
(一)燃烧的条件
借助教材实验进行观察分析
利用课前设计分组实验探究
教师:演示实验 巡视指导
引导分析 关注实验完成情况
小结: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小组讨论:熄灭烛火的方法有那些?
分析得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教师:出示问题
引导
点拨
三、消化检测
1.燃烧条件(实验题)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填空题)
3.火灾中生存的经验(简答题)
教师:点评
四、总结收获:提问学生本节课学到了什么内容
五、明确作业:分层次合理布置作业
观察描述、
展示分析
对比AB、AC、CD,得出燃烧所需要的条件。
合作交流不同方法
归纳出灭火的原理
分析
回答
分享、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课后完成
使学生认识燃烧要满足的条件,学习分析事实得出结论
通过讨论获得方法,在分析的基础上认识原理
消化巩固所学知识,获得生存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总结知识,反思成败
学习延伸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教师和其他同学对回答问题的同学评价(语言表达方面、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学生对自己本节课的表现自我评价。(学习态度、知识掌握情况、与同学小组合作情况)
八、形成性练习题(依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练习题)
1、奥林匹克火炬(内部储有可燃物)是奥林匹克圣火的载体。?
①采集奥林匹克圣火的唯一方式,是在奥林匹克的赫拉神庙前通过太阳光集中在凹面镜的中央,引燃圣火。此过程中最关键的燃烧条件是( )
②**_*火炬能在每小时65公里的强风和每小时50毫米雨量的情况下保持燃烧。但要实现奥运圣火登顶珠峰,还需要解决最关键的燃烧条件是( )??
?2?、为什么煤炉火越扇越旺,而烛火一扇就灭???????????????????????????????????????????????????????????????
九、教学反思
经过实施本节课教学与聆听点评指导,受益非浅。燃烧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一种化学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多有涉及。这是一个好事,因为学习自己熟悉的东西总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固有的知识经验有时也会影响我们应该达到的学习效果,先入为主的思想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怎样扬长避短,既能利用已有的经验,又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求学欲望,这是本节课的一个技术难题。探究式教学是化学课的主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实现探究目的,做好实验是基本要求,用好实验是关键。利用实验,层层深入。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方案,提供了一系列实验器材供学生选择,自主合作完成探究实验。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完成这一学习任务。
本节教材着眼于生活中的化学。而教学中要活学活用教材使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还要避免流于延伸范围加深难度的误区。要落实课程标准使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点又能灵活运用它们,这就对问题的情境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设计问题时,要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求知求实。
课堂教学教程中,有实物展台、课件等可用手段,利用它们是为了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要避免流于形式摆花架子;不用过于追求教学模式与环节,要力争学生会了的不讲。这点初中老师不容易做到,要引起重视。
另外,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应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上自己要更投入更活跃,学生才可能更活跃更投入,才能使他们在一个充满乐趣的时间和空间里获取更多的知识和营养。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培养其创新能力、增强其学习意识,将是好为人师的永恒追求。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