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密度》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密度》
姓名
刘某某
工作单位
五河中心学校
学科年级
八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是这一章的重点,一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这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后面学习浮力、液体压强的基础;二是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既是物理课程的目标,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 ,能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体验和感悟密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在教学活动中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感受物理有用,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在新的课程中提到密度一词,虽然学生会对其有一定的理解,但还是很模糊,所以要在学生很是模糊的时候加以提醒,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运用到实际当中去。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会遇到问题:仪器的使用,所以要对学生进行讲解,做应有的对策。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有关密度的知识都是从实验中分析归纳出来的,因而本节课着重采用实验探究法;学生要想正确的从实验中得到密度的概念,他们必须掌握数学法、分析法、比较法和归纳法。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大纲及学生实际,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由于初三学生逻辑思维正处于发展初期,如何处理实验中的数据进而得到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难点。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物理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从学生已有的一些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大胆推测、猜想和假设。
演示实验::同样大小(体积)的铁球和木球比较,铁球比木球要重,经验得出“体积相同的不同物体质量不一定相同”;用天平称量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通过称量油比水多,得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体体积不一定相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由此激发学生的疑问和探究的欲望。)
《新课标》指出: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要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以学生为主体,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并说出探究的下一步。
2、设计实验:教师提供实验器材,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设计实验步骤
观察演示实验并思考问题
提出猜想:
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有关;密度与物体的形状有关XXXXX
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把学生的兴趣给提起来,激励学生去学习。
1、物体的密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2、实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怎么使用仪器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3、实验所用的方法:控制变量法、比值法XXXXX
想想密度可能会跟什么因素有关;学会使用仪器做实验
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做实验,注意可以更好地去分析和理解实验
全班分成八个小组,细分工合作完成实验:(小组成员两两轮流)分别用天平称出已知体积为10cm3、20cm3、30cm3的铝块和铜块的质量,其余同学观看他们操作并读数,并及时更正操作不当之处,各小组每测完一组就将数据上报给老师,并将测量数据填入表格,最后合作将数据在m-v图像中描点(教师可补充(0,0)点),并将这些点用一条平滑的曲线连接。
(设计意图: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1、巩固天平的使用方法;2、培养学生良好的团结合作关系;3、数据上报,方便教师跟进指导;)
学生做实验
↓
实验记录
↓
学生分析
学生动手实验能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更好地记住所学的知识。
在两次实验结论的基础上,教师就能自然的引导学生得出: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比值是一定的。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不同的物质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这个比值的不同就是每一种物质所特有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用一个新的名词来表示:那就是密度。此处由教师讲解引出。(板书课题——密度)
2、接着教师引导学生从性质上运用比值定义法推导出密度的定义,然后教师举例子帮助学生理解,例如:一杯水倒出一半,剩下水的密度怎样变化?
3、教师再根据密度的定义引导得出密度公式:XXXXX=m/v 及引导学生写出变形公式:m=XXXXXv 和v=m/XXXXX
4、引导学生学习符号的意义及单位。单位换算:1g/m3=1XXXXX103Kg/m3
5、让学生自己在密度表中找出一些常见物质的密度。比如:铜、铁、铝、冰、煤油、酒精、水等物质的密度。并根据密度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比如水的密度1.0XXXXX103Kg/m3的意义是:1m3的水的质量是1.0XXXXX103千克。在说意义时着重强调:“某种物质”和“质量的单位”,学生很容易把后面的质量单位说成密度单位。并要求学生牢记水的密度,在做题时作为已知条件应用。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清晰、稳定和完善。)
2、密度
A.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XXXXX
B.密度公式:XXXXX=m/V;m 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C.密度单位:千克/米3(kg/m3);克/厘米3(g/cm3)
1g/cm3=1000kg/m3=103kg/m3
分析
练习XXXXX的写法
练习单位的化法
经过总结与学生的练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更好地对知识进行巩固。
思考与讨论
(1)对同种类物质,密度XXXXX与质量m和V的关系。
(2)不同种类物质,密度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
(3)公式的物理意义。
思考讨论
对密度的深入研究,加深理解
密度的引入目的、概念、公式、单位
进行知识的复述
可以培养学生总结知识的能力
例题(1)一块铝,它的质量是 0.675吨,体积是 250立方分米,求铝的密度.
(2)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高37.94m,由413块花岗岩石砌成.碑心石是一块长方体花岗岩,长14.7m、宽2.9m、厚1m.求碑心石的质量。
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七、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
分值(10分)
是否按照实验顺序
读数是否标准
计算公式是否正确
计算是否正确
实验结束是否整理好器材
八、PPT、板书设计
? 密 度
1、密度定义:
密
度 2、密度的公式:
单位:
换算关系:
3、密度的物理意义:
九、核心素养体现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亲自经历实验探究,掌握方法、分析归纳后得出结论,即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探究,在参与实验探究活动中互相交流、团结合作,感悟科学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密度》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