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反思

本文由用户“joanne180”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11 17:10:55 举报文档

以下为《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大气环境---季风环流》

地理教学设计



课题

大气环境——季风环流



科目

地理



教师

杨某某



教学对

高一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原理

2、判读季风风向

3、理解运用季风环流下形成的气候特征

4、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热爱生活的品格



学情分析 1、学生

学生在初中对该部分内容有了解,但是大部分同学都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学生读图解图能力太弱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季风形成的推导过程

难点: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区别





教学过程

温故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对照课本校队答案。目的在于对即将开展的局部季风环流打好基础

通过欧洲西岸 和亚洲东岸的照片,了解气候类型的区别

指导回忆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气压中心的形成

合作探究欧亚大陆不同的季节气压带杯切割的情况

通过案例合作探究季风环流的成因

总结季风环流成因方向气候特征

随堂小练习加以巩固

课后练习册







教学反思



地理教学是个需要地理知识和教学素养的课程。

季风环流的知识在初中有所涉及,因为我们属于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区,学生对该气候类型的主要特征比较了解,但是大部分同学都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高中老师需要做的是把这部分内容知识的生成发展过程讲解给大家。

对于我本人来说,作为一个有几年教龄的老师来说,这部分内容不是太陌生。虽然说只有两个部分内容,但是其中蕴含的地理学原理还是比较多的,如何将这 些东西抽丝剥茧,给大家呈现出来,让大家都理解都听懂,却是个比较难的问题。所以讲解的重点在于怎么讲好,难点在于讲出新意。

这个内容还是比较重要的地理基本原理性知识。我首先用一个在大连生活的实际经历给大家讲解了当地的特点,每天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晚上则会体感比较凉爽,需要加上一件开衫,坐在车上则会感觉凉风习面。一下子和大家拉近了距离,并且给大家树立了一个美好的远大的理想,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趁着年轻世界那么大我们需要出去走走。这也属于利用课堂增强同学们的家国情怀。

其次我用黑板上的图示向大家展示了理想状态下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结合洋流地形等,判读了一下某地区的气候类型归属。 遂决定,这次讲课我也不再制作ppt了,在黑板上画好就行。现在的高中,各种电子教学设备已经非常普及,但是对于教师的基本功要求也非常高,这是教师专业素质的体现。

整个教学设计的思路内容总结的比较全面,也比较有特色,只不过时间上可能没那么多,探究不了那么多。我事先简略写了个此次讲课的大纲和各部分的内容讲解安排。没有看太多,也没有太刻意地去练一练。

课堂的问题主要在于讲解过程中更多的是老师在讲,忽视了和学生的更深层次的交流,小组的探究与合作方面也没有做的特别好,知识的演示有点像个拼盘,没有掌控到思维的生成过程。所以这更多的是做到了传统课堂模式的要求,而忽视了新型课堂锻炼学生以及体现核心价值入课堂的要求,在这方面评价,次节课这能算无过不能算成功。这方面的问题值得我花费更多时间去努力。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