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数字化音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数字化音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数字化音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在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属于必修课程部分《信息技术基础》的“信息加工与表达”部分。在课程内容标准中,要求学生能够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多媒体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使用“Cool Edit Pro”对音频信息进行简单的采集与加工是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围绕制作配乐诗朗诵作品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意,正好体现了课程标准这一要求。
二、教材分析
本节是2004年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第五章第二节多媒体信息加工中关于数字化音频信息的部分,是属于知识新知课和软件使用的新授课。数字化音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在教材中主要介绍使用Cool Edit Pro制作配乐诗朗诵作品。数字化音频信息作为必修课的新知识,Cool Edit Pro非常专业,功能强大,使用方便,通过本节对音频信息采集与加工过程,能很好地体现Cool Edit Pro的优越性。
三、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五章第一节多媒体信息加工中图像的加工处理。由于图像处理学习中借助FLASH绘制矢量图形,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软件学习的连贯性,将Flash动画制作初步提前在音频处理之前介绍。在动画中加入声音是十分必要的,在PowerPoint和网页作品中也经常使用到音乐或配音,因此学生对学习音频信息的处理需求比较强烈。
许多学生也知道或已经使用过WINDWOS的“录音机”,但在使用时,经常遇到同一个问题“为什么我的电脑不能录音?”,利用Cool Edit Pro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其实是学生没有注意到录音前的准备,如“音量控制”设置等。通过制作毛泽东的一首词《咏梅》的配乐诗朗诵作品,亲历音频采集与加工的一般过程,体会声音在信息表达交流中的独特魄力,使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真正为解决学习、生活的实际问题服务。
接着介绍使用音频处理软件Cool Edit Pro加工处理音频信息。通过前面对图像、动画的加工处理的学习,学生对PhotoShop和Flash中的图层概念和Flash的时间轴有一定的认识,将对以后数字化音频信息的加工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四、教学目标
[基本目标]
1、知识性与技能
1)、知道录音采集音频信息所需的准备工作;
2)、了解“音量控制”的基本设置对音频采集、加工的影响;
3)、熟练使用Cool Edit Pro进行朗诵录音;
4)、使用Cool Edit Pro加工音频信息;
5)、能够保存音频文件。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正确设置“音量控制”为录音做准备;
2)、能够正确使用Cool Edit Pro制作配乐朗诵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亲历音频采集和简单加工的过程;
2)、体验音乐在信息表达交流中的独特魅力;
3)、用自己的作品向自己的父母传达爱;
[发展目标]
提高多媒体信息采集、加工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
1、熟练使用Cool Edit Pro进行朗诵录音;
2、使用Cool Edit Pro加工音频信息。
六、教学难点
1、正确设置“音量控制” ;
2、正确地给录音“去噪” ;
七、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
本节以学生体验音频采集和简单加工过程为主,采用讲授法与“任务驱动”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实践的教与学活动。学生通过完成制作配乐诗朗诵作品《咏梅》的任务,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完成Cool Edit Pro采集、加工音频信息的学习。
教学资源
学生机配耳机和麦克风,毛泽东诗词《咏梅》原文朗诵录音文件、配乐文件。
八、教学过程
过程
教学要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及能力培养
时间
创设情境一、
引题
开课前通过音响播放美丽动听的音乐和配乐诗朗诵,引入本节教学内容。
提出本节任务:学习制作“配乐诗朗诵”作品《咏梅》。
引导:使用Cool Edit Pro就可以方便地完成声音的采集和简单的加工。
讨论:采集数字化音频的几种途径。议一议学习《咏梅》时的感觉。
列举:一、两种常用的方法。
配乐唱歌、配乐朗诵能很好的表达学生的情感,很受学生欢迎。
4
二、音频采集
1、录音采集前的准备:对朗诵内容的理解、对硬件的设置、对录音软件的选择;
2、认识Cool Edit Pro的界面;
3、示范:设置“音量控制”为使用“录音机”录音作好准备;
4、教师示范:使用Cool Edit Pro录音,并按要求将录音文件保存为mp3格式。
实践:设置“音量控制”后使用“录音机”录制作一句自我介绍和朗诵《咏梅》,并保存为mp3格式,与朗诵原文录音比较。
实践体会“如何保存音频”
体验音频采集过程,了解“音量控制”的一些基本设置。
感受朗诵的差距和配乐的作用。
16
探究学习三、音频的简单加工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探究完成:
给录音去除噪音;
为学生的朗诵录音《咏梅》加入配乐;
调节音量;
制作的作品与《咏梅》动画作品中的朗诵录音比较,进行简单的自我评价;
同桌之间进行交流与评议。
引导:注意配乐与诗词意境的配合、注意配乐的插入点和结束点。
探究学习:完成音频的简单加工。
对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
培养根据老师要求自主学习的能力。
体验音乐在信息表达交流中的独特魅力。
12
展示交流评价总结四、作品评议及总结
1、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
2、评议:从录音和加工的质量、配乐的选取、音量调整等技术方面进行评议。
3、学生或老师示范调整配乐作品。
4、引导:可以先导入配乐,再录制音频文件,这样就可以跟着配乐歌唱,为父母录制作品。
1、相互推荐优秀作品,交流评议。
2、讨论:学生作品的优缺点。
4、谈学习操作感受:Cool Edit Pro软件强大的功能。
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恰当地使用软件。
8
拓展反思:
九、作业与综合实践
建议:父亲节快到了,我们可以给自己的父亲录制一段感谢、祝福的话或一首歌,经过配乐加工,用邮箱或手机发给他。
十、教学反思
本节的教学要求应该说不算高,技能学习和创作相结合,通过与语文中的诗词结合,要求朗诵过程中注意朗诵感情、速度、音乐与诗词意境的配合,作品寓有创意,使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于学习和生活的兴趣大增,学生感到实用性较强。学习任务与实践活动的设计要关注到不同能力的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可能回答每一位同学的问题,也不可能为每一位同学解决疑难,应鼓励同学之间协作学习。
本节课的情境设置较为成功。每个学生用已有知识就能算出结果,但不同的方法在速度和准确率上有差异。通过差异的比较进而提出具有实际探究意义的问题——用什么更好的工具或方法可以快速而准确的计算出这个式子。虽然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算数小游戏,可这个情境新颖、有趣,符合学生认知的能力范围,能够激发他们的探究意愿,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由于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个别学生缺乏合作意识和探究的积极性。在整个合作探究过程中,作壁上观,置身探究活动之外,讨论时不发一言。教师虽然能发现并进行督促,但往往学生装腔作势,教师一走,学生又跳出活动。
针对这一现象,尽管在评价环节的组内评价和教师评价可以起到督促、制约的作用,但仍避免不了出现“搭车”的学生。怎样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探究式教学中有效避免出现这种现象,没有可以参考的、可操作性高的、效果显著的现成策略。
本节课实施时,充分发挥小组协作探究式教学方法,课上通过学生展示作品环节,教师对学生的探究的深度和知识掌握的程度都可以有一定的了解,但还不够全面。要全面地了解每节课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效果,就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探究的过程进行评价,同时让学生反馈学习的体会和真实的感受。只有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探究的状况,教师才能更好地改进探究式的教学策略。目前,我正尝试着让学生通过电子邮件或班级群等方式对探究式教学的情况进行探讨。“团结奋进的初一8班”班群已经建成并正在使用,同学们利用这个班群对探究式学习进行反思,总结探究过程的得失,发布小组探究的成果。我也能从中提取到一些学生不敢当面直言的问题,为探究式教学提供了改进的方向。
朱熹曾说过“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学习不是一蹴而就,不能一口吃个胖子。,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探究式教学也是针对探究问题的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没有捷径,不允许跳跃,需要分阶段,按照探究的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完成。
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
教学设计
2010年5月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数字化音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