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某的教学课例研究报告

本文由用户“yangyang1985”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9 03:42:02 举报文档

以下为《李某某的教学课例研究报告》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研究

课题研修人

李某某

任教学科

数学



教学课例名称: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研究



一、教材分析

本课讲述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为学生初中阶段学好必备的代数姿势,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更进一步提高学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生的初中、高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也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通过读题,用现在所掌务的知识,找出关系,列出方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应用题的一个重要步骤。

(B)通过题目中的逻辑关系,和、差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综合归纳整理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思想目标:通过对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教学,让学生初步认识体会到代数方法能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结合古代的鸡鸭同笼数学趣话问题,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积极性,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通过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3)情感目标:

在分析应用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体验数学的趣味性。



三、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1.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会存在分析问题时思路不同,列出方程也可能不同,这样一来部分学生可能认为存在错误,实际不是,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开拓思路,只要思路正确,所列方程合理,都是正确的,让学生选择合理的思路,使得方程尽可能简单明了。

2.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习惯于用算术方法分析已知数与未知数,未知数与已知数之间的关系,对于较为复杂的应用题无法找出等量关系,随便行事,乱列式子。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用启发式,讨论式方法突出教学重点:根据题意寻找和;差;倍;分问题的相等关系。

突破教学难点:根据题意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教学重点、难点:能分析题意,正确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创设一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个问题能否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呢?若能解决,怎样解?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与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相比较,它有什么优越性呢?

(二)、师生共同分析、研究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

(三)、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课堂练习

1.买4本练习本与3支铅笔一共用了1.24元,已知铅笔每支0.12元,问练习本每本多少元?

2.我国城乡居民 1988年末的储蓄存款达到 3 802亿元,比1978年末的储蓄存款的 18倍还多4亿元.求1978年末的储蓄存款.

3.某工厂女工人占全厂总人数的 35%,男工比女工多 252人,求全厂总人数.

(四)、通过讨论的形式,师生共同小结

1、在运用上述方法和步骤时应注意什么?

依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总结如下:

(1)代数方法的基本步骤是:全面掌握题意;恰当选择变数;找出相等关系;布列方程求解;检验书写答案.其中第三步是关键;

(2)以上步骤同学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审清题意; (2)“设”:设未知数并把有关的量用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

(3)“列”: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解”:解方程; (5)“答”:检验作答。

(五)、在基本掌握的情况下,布置作业



五、课例研究综述

在本节课教学中做到了:

1.求活——挖掘习题本身的内在力量保持兴趣

  

2.求近——揭示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兴趣

  

这节课的学习,我主要采用了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从而获得新知,使学生的学习变为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同时让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思想和方法,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为学生今后获取知识以及探索和发现打下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始终牢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因此,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也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李某某的教学课例研究报告》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