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热空气》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基本信息
单位
?霞云岭中心校
年级
?三年级
学科
?科学
课题
?热空气
教师姓名
?杨某某
观摩课例设计教师
?隗娜
观摩课例课题
?《果实》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以《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科学课程倡导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小学生对周围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推动学生科学学习的内在动力,对其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理论依据: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做中学”为理论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做中学”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教育内容和方法,同时也是一个教育过程,作为儿童科学教育的一种模式,它体现着素质教育的目的行业精神。“做中学”的教学流程有其鲜明的特色和基本模式,不仅培养儿童的科学精神和动手能力,还能培养儿童的团队合作精神,是儿童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形式。?
教学背景分析
文本分析:
《热空气》一课是首师大版《科学》第2册,《变化的空气》单元中的第一课,在课标中位于物质科学领域,18个主要概念中的第3个概念“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包含于第3个内容之中,即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描述热空气上升的现象。
《热空气》一课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是本单元知识的一个基础,在认识了“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这个性质后,认识到空气的流动,从而知道风的形成,学习风的观测,引发学生对天气的关心。
在第1册中,《人与空气》单元介绍了有关空气的相关性质,为本册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这些知识也与四年级第4册《生活中的空气》相联系,贯穿小学的学习。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科学将近1学年,大部分学生都已经了解科学的学习方法。空气的知识在上个学期也已经学习了,学生对空气并不陌生,知道在我们身边有空气,为本节课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但由于年级低,学生的实验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还有些欠缺,可能会对本课的实验活动造成一些影响。
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
教学工具(手段):多媒体、小风车、纸蛇、蜡烛等。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与人合作的科学态度;学习做“热空气上升”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
?
?
?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置意图
?一、激趣导入
出示一个小风车。
二、新课
1.初步感知热空气
2.认识热空气的性质
(1)实验活动
(2)组织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3.进一步认识热空气的性质
(1)观察实验
(2)分析实验现象
(3)小结实验
三、巩固应用
?师述:你能让这个小风车转起来吗?你用什么方法让小风车转动起来?
生:回答:能
演示操作(嘴吹、摆动小风车)
1.师述:我还有一个办法也能让小风车转动起来。
演示:点燃一根蜡烛,置小风车于火焰上方。
2.师:你们想试一试吗?
提示要求:小风车不要接触到火焰。
学生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1.师:这是一个小纸蛇,我们同样把它置于点燃的蜡烛上面,再试一试,看看小纸蛇在蜡烛不点燃和点燃的情况下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提示安全)
小组实验,观察现象并记录
2.师:在点燃的蜡烛上方,小风车和纸蛇都转了起来,你认为这是怎么回事呢?
组织学生思考分析:
①蜡烛周围有我们看不见得什么?
②蜡烛被点燃后,周围的空气变怎样了?
③这些空气可能朝哪个方向运动推动了小风车和纸蛇?
(板书:空气,热,上)
1.师:再来看老师做一个实验。(塑料袋上升实验)
教师操作,学生观察现象(蜡烛点燃后,塑料袋慢慢鼓起来,松开手后塑料袋飞起来。)
2.分析:
①蜡烛点燃后,塑料袋里的空气怎样了?(生:空气变热了)
②松开手后,塑料袋怎样了?说明了热空气有什么特点?(生:塑料袋飞起来了,说明热空气会上升)
3.师生小结: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1.师:热空气在很早就被人们利用了,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热空气的应用。(出示ppt)
孔某某,热气球,走马灯
2.知识练习
?从孩子熟识的小玩具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小风车的实验,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初步感知热空气的性质,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能力。
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展小组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认识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加强学生对实验能力以及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
拓展学生的视野,发现我们身边的事物就在利用热空气。
考察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理解掌握情况。
板书设计
?
热空气 比冷空气轻 会上升
?
?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 本课的评价主要分为过程性评价以及终结性评价。分别评价学生在课堂中对问题的思考分析、实验的操作、实验记录以及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等方面。
评价水平
评价内容
水平一
水平二
水平三
思考分析
不知道如何思考问题
能进行简单的问题的思考与分析,在他人的引导帮助下完成
针对问题有合理的思考过程及结果,可以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
实验操作
对于实验无从下手,或能完成一小部分
基本完成实验操作
能正确、快速、安全地完成实验操作,并做到实验台整齐
实验记录
对于实验现象不知道如何记录或记录不清楚
能基本表达清楚实验现象
用准确的文字或图画表示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知识理解与掌握
不能吸收本节课的知识
基本掌握本课的知识内容
能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知识重点
?
本教学设计的特点(300-500字数)
? 本节课主要是以学生探究实验为主,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通过“玩”小风车、纸蛇以及塑料袋,发展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逐层递进地认识热空气会上升的性质。本节课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课的三个实验中的前两个都是与小组同学合作完成的活动,整堂课以学生活动,思考分析为主进行。
2.充分发挥学具的作用。
3.以探究式学习为主,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导入部分由展示如何使小风车转动起来的方法引伸出点燃蜡烛加热空气,利用热空气的性质推动小风车转动,进而进行纸蛇的实验,引发学生的思考;再观察塑料袋上升的实验现象,分析认识热空气会上升,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都只是在引导,而学生在引导中进行自主探究。?
教学反思及活动改进设想(300-500字数)
《热空气》采用探究式教学,在课前,我精心准备了课堂上所用的学具,小风车、纸蛇、支架等。
在课堂上逐层递进地进行教学活动。本节课的教学整体较完整,思路清晰。本课的重点是学习做“热空气上升”的实验,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我通过如何让小风车转动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而引导出利用热空气推动小风车转动,再利用纸蛇实验巩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最后观察塑料袋上升的实验进行分析,认识热空气会上升的性质。实验环环相扣,逐层递进,突出本课重点。通过教学,我也发现了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本课主要利用蜡烛,需要学生会划火柴,教师在授课前只是进行了询问,并没有让学生实际操作,造成课堂上出现学生不会划火柴、不敢划火柴的情况。再有就是本课的主要学具是纸制品和蜡烛,很容易失火,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改进一些实验材料的材质,希望可以找到能代替纸的不易燃的材料。?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热空气》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