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本文由用户“thyan888”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7 05:56:13 举报文档

以下为《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课题编号:P111----***

主持人:冯某某 孟某某

批准立项机构:互联网+背景下青少年心理素质养成教育研究总项目组

《认识小数》教学设计

黑*** 柳丽华

研究问题:小学数学课堂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问题的提出: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灵活运用和驾驭教材,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授受式”的教学方式,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我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以

解决的策略:

1、生活情境

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新知,抓住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出激活学生思维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2、自主、合作交流

教学中在学生学习新知时,我们习惯问一些琐碎的问题,给学生以暗示,阻碍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索,削弱了思维的发展,课堂上,新知探究中,应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在思维碰撞中思维能力才能得到不断提升,在交流中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有条理的思考,将学生思维的一个个零散的点连接成一张严密的网,使学生的思维方式由浅性思维向宽度思维跃进。

3、有效练习

结合身边实际生活中存在的数学知识,让学生感知数学无处不在,与生活密切联系,引入数学文化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小数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两部分,结构如下: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重要拓展,它与整数相比,在意义、书写形式、计数单位、计算法则等方面有某些相同的地方,但也有一定的差异。这部分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这里是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材中出现的这些小数的小数部分都只有1或2位,小数的计算也只涉及一位小数的加减。两个部分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是:小数的初步认识为小数加减法的学习做准备,而在小数加减法的学习中,学生对小数的认识更加深刻,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学情分析: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在生活中经常见到和使用小数,但是把小数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三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弱,学生的认知只是建立在几何直观的层面上,再加上小数是学生刚刚接触的知识,所以这部分的知识完全放手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并不恰当,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我采用的是边学边某某,提问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掌握小数的描述性概念,并且能够准确的掌握一位、两位小数的读法和写法,通过几何直观初步感知小数的含义所在。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小数,会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认识具体量中小数的实际含义。

2.结合具体情境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读写小数,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掌握小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够借助直观,初步体会分数与小数的联系,感知小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单、直观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出示红包,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试读小数。

同学们,老师春节的时候接到了许多的祝福红包。

妈妈的红包1.66元,希望我,一切顺利。

儿子的红包5.20元,告诉我,我爱你!

爱人的红包99.99元,希望我们幸福的日子天长地久。

朋友的红包,0.01元,得到的XXXXXXXXXX一分幸运。

板书:1.66、5.20、99.99、0.01

2.对比整数、小数明确小数的描述概念,揭示课题。

许多的祝福红包累积在一起,不知不觉,我的微信钱包里竟然已经存了166元钱。大家看看黑板上这些数和投影上的这个数有什么不一样的?

像1.66、99.99、5.20、0.01这样的数叫做小数。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小数。(板书课题)

二、认读小数,明确小数读法,感知小数用途。

1.谁愿意带我们读一读这几个小数?能说说,小数该怎么读吗?

2.用你们总结的方法来读读这个小数。3.12读作:三点一二

3.开火车读小数,巩固小数读法

4.生活中像这样的小数还有很多。在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小数?

三、提出问题,探究小数含义,明确小数写法,感知小数意义。

1.投影出示:索菲亚教堂,身高1.4米以下的儿童免票。

儿子身高1米3分米,他用买票吗?

2.提出问题:1米3分米是1.3米吗(或1米4分米是1.4米)?我们是不是得验证一下吧?(板书1米3分米 1.3米)

3.借助线段图,探究解决问题。

把1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10份

(1)教师指导学习:这一份的长度是?(1分米)

引导学习:1分米是1米的1/10,是1/10米。1/10米也就是0.1米。

(2)师生合作学习:三份的长度是?(3分米)

引导学习:3分米=3/10米=0.3米。

小结:看来同一个长度,既可以用分数表示,还可以用小数表示。

(3)学生独立学习:那这段的长度怎么表示呢?(7分米)

生:0.7米 7/10米。

小结: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像十分之几这样的分数我们可以用成这样的一位小数来表示。

(4)延伸线段图,寻找问题答案。

教师补充1分米线段图,追问:这个长度是多少?

生:1.1米。(1米1分米)

教师师继续补充两段:现在,线段全长?

生:1.3米。(板书:1.3米)

(5)师指着板书:这里的1表示?3表示?

也就是1米3分米等于1.3米。

小结评价:孩子们,数学中就应该这样学习,大胆猜测,细心求证。

4.明确含义,巩固写法。

(1)老师身高1米7分米,用小数该怎样表示?(1.7米)

(2)那你知道自己的身高吗?用小数表示呢?试着写在卡纸上。

(3)指导写法:小数点是个圆圆的点,写在整数部分的右下角。

(4)你能再写出几个小数吗?

五、迁移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寻找知识间的联系。

小结过渡:同学们,通过探讨身高的问题。你们不仅会读小数,还会写小数了。你们真是一群有能力、会学习的孩子。那你们愿意帮助老师把从超市里购买的几样东西用小数表示出来吗?拿出你的练习单写一写吧。(选择展示。巡视是否有错例,对比贴出来。同桌相互检查。)

1.纠错并明确:这里的3表示什么?2表示?

2.那其他的呢?他写的对吗?我们一起来读一下。你们也是这样写的吗?

3.你们觉得这两种表示方法哪种更简洁?(小数)

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说的,人们总是希望事物朝着简洁、简单的方向发展,数学如此,生活也是如此。

四、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数学文化,总结延伸课堂。

1.在哈尔滨,好玩的地方多得是。你们看!(ppt 龙某某 中央大街 防洪纪念塔 索菲亚教堂)

2.同学们,你知道吗?今天我们能这么简洁地表示小数,可要归功于古人。(ppt 小数的历史)古时候是这样表示的。阿拉伯数字出现之后,是这样表示的。直到小数点的出现,让小数的记法更加简洁。其实关于小数还有很多很多的奥秘呢,今后我们将继续研究。

观课与议课

柳丽华:学生在第二册认识人民币一单元中已经见过了表示价格的小数,再加上平时逛超市的购物经验,所以学生对小数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因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小数的读法及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

王某某: 准确把握教学起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小数的认识,从逻辑结构来看是全新的,但从学生的生活现实来看,已有一些粗浅的了解。因此对本内容的教学,先从学生有一定基础的读写开始,再重点突破小数的意义,这样就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准确把握了教学起点。

付凤英:借助直观,注重操作,感知小数。以米作单位的小数对学生来说是较抽象的知识。教师设计了借助几何直观来突破难点的操作活动,以1米的“线段图”为载体,来揭示“米”、“分米”之间“十进”关系,借助“平均分”再识小数。再次认识小数点右边第一位上的数字的现实意义,进一步认识小数点左右两边第一位上的数的“十进”关系,认识到同一个量可以用不同的“数”表示。让生用小数表示自己的身高,多方面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韩某某: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无论如何把课堂放给学生,老师在其中穿针引线的作用还是必不可少的,关键在于如何“导”得不漏痕迹,如何“导”得恰到好处。本节课中,在学生正确地读小数后,教师问“说说小数该怎么读”,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完善自己读小数的认知体系;当学生汇报“1.4米就是1米4分米”时,教师引导学生验证猜想,细心求证,经历探究的完整过程,促使孩子们去观察、去思考,之后完善对这些小数的认识XXXXXXXXXX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结果与意见

1.鼓励性语言不够丰富,没有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

2.“分数、小数联系”老师讲得太多,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今后教学中,教师克服这方面的不足,努力坚持做好小学数学课堂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培养的研究。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