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 于某某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96页中的例13及相关内容
【课标要求】:
1.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
2.能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4.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教材分析】:例13是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估算问题,教材创设了用500元买俩件商品够不够的问题情境,呈现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教材给出了两组学生的不同解答策略,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让学生提出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合理运用估算策略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应用所学的万以内的加减法、近似数等知识进行估算。解决时重在让学生理解应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学情分析】:基于学生已有“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和“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知识,学习“用估算解决问题”时,让学生经历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亲身体会到在用估算解决问题时某某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学会用加、减法估算的策略解决问题。
2.通过万以内数加、减法估算方法的交流,使学生懂得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及数据
特点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及估算意识,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继续培养学生的“四能”,同时培养学生的推理与判断
能力.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初步感受估算的
价值。
【教学重点】:学会用加、减法估算解决问题,体会算法多样化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估算方法解决问题,培养估算的意识。
【教学准备】:情境图、课件。
【教学设想】:教材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中出发,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并学会在各种情境中感受到数学知识,学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将估算作为解决问题的策略,利于学生估算意识及其数感的培养。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并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现实情境,让学生感受找一个数的近似数是估算的基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呈现如下计算题目,让学生进行口算。
300+200= 5000+4000= 700-400= 400+600=
1500-700= 7000-4000= 700+900= 500-300=
这些都是整百或整千数的加减法,很容易计算。看来大家对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掌握得很好。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用加减法的计算来解决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一些这样的问题。教师板书: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复习旧日知,巩固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为学习估算作准备。二、探究新知 1.收集信息,理解问题 课件出示第96页例13的情境图: 教师:请同桌互相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谁愿意把自己找到的信息和问题大声地告诉同学们? 学生:从图中我知道,一部电话358元,一个电吹风218元。问题是“用500元买这两件品够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看图提取数学信息,明确要解决的问题,为后面学习用估算解决问题作好铺垫。 2.探索尝试,解决问题 (1)教师:要解决“买这两件商品,500元够吗?”这个问题,你想怎样解答呢?同学们可以自己先想一想、写一写。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好!现在请同桌两人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谁来向大家汇报一下你的解决方案? 预设1——笔算:用358加218,把计算的结果与500进行比较。板书算式:358+218=?为什么用358+218?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 学生:买两样东西,要花两样东西的钱,所以用加法。358+218表示一部电话机和一个电吹风一共多少钱。
预设2—估算:电话机358元超过了300元,电吹风218元超过了200元,300+200=500,所以,358+218的结果一定比500大。带500元肯定不够。
教师(板书思路):358超过了300,218超过了200,300+200=500,358+218一定比500大。带500元不够。 小结:他采用的是用钱数的近似数计算,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估算”。我们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时,常常不需要计算出准确的结果,只要估算一下就可以了,这个问题就是一个例子。估算很简单,只要把一个数看成和它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数再口算就可以了。 (2)那具体到这个估算的方案,它能解决我们们面临的这个问题吗?同桌两人一组讨论一下?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讨论的结果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学生:我们认为这个方法能够解决问题。把358看成300,把218看成200,都把钱数看少了,看少了后300加200都已经得500了,原来的钱数相加肯定超过500,所以带500元不够,这样就解决问题了。 教师:嗯,你把估算的思路和原因说得很清楚。这个同学把原来的钱数都看成了小于它的整百数,再通过口算结果进行了判断,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教师:关于这种估算策略,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把原来的钱数看成小于它的整百数能解决问题,那如果我把原来的钱数看成其他的整百的近似数,能解决问题吗? 教师:看来同学们还不确定,那下面请同学们试一试,看看这样能不能解决问题,学生尝试并小组讨论后,教师组织汇报。 预设1—400+200:这样结果是600,但因为一个多看了,一个少看了,所以不好确定能不能解决问题。 预设2—400+300:这样结果是700,因为两个都多看了,也不好确定带500元钱够不够。 小结:看来,我们在用估算的策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还要根据实际需要以及数据的特点选择具体的估计方法,并且需要判断一下能不能解决问题才行。下面就再请大家在小组内完整地说一说这道题的信息和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自己是怎么想的,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设计意图】:通过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发现这种问题不必算出准确结果,用估算就可以解决问题了。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估算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数据特点,以能解决问题为标准,从而培养学生根据需要灵活进行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回顾与反思 教师:回顾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谁来说一说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你觉得自己在哪个方面还应该改进一下?最后看看自己的解答正确吗?说说自己是怎样检验的。 预设1:500元买300多元的电话机,剩下的钱某某200元,而电吹风是218元,不够买电吹风。所以带500元不够。用减法估算进行检验。500-358<200,218>200,所以不够。500减300才得200,500减300多结果一定比200小。 预设2:即使把电话机的钱数看成300元,500-300=200,剩下的钱也不够买电吹风。所以带500元不够。他们都是用估算来检验的,就是方法上不太一样。一个看成了300,一个用推理判断的 【设计意图】: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一般过程的同时,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懂得了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及数据特征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既让学生感受到多种估算的方法,又使他们通过对比,了解估算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具体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4.总结:刚才我们用估算解决了实际问题。并且也知道了在使用估算解决问题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并且需要判断它能否解决问题。三、基本练习 1.呈现例13中的“想一想:带700元够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与同桌交流。学生:把358看成400,把218看成300,400+300=700,近似数比原来的价钱数都大了,才700元,所以带700元够了。学生:700-358>300,218<300。所以带700元够了。 【设计意图】:使学生再次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仿照例题利用估算解决问题,巩固用估算解决问题的方法。四、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十九第5题学生独立解答后汇报。
【设计意图】:以两问的形式,既复习找一个数的近似数的知识,又使学生建立起近似数与估算的联系,为后面完整地用估算策略解决问题打好基础。同时,使学生明确用估算解决问题的步骤:先找到合适的近似数,再用近似数口算,最后判断能否解决问题。进而达到进一步巩固估算的方法的目的,培养学生的数感。 2.完成练习十九第6题学生活动后汇报,教师(追问):你们为什么把八百多都看成900?(往大看,900+900+900=2700,3000>2700,往大看了都坐得下,八百多一定能坐下。) 【设计意图】:使学生再次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仿照例题利用估算解决问题,巩固用估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完成练习十九第7题 这道题信息比较多,请大家仔细审题。教师:“用了300厘米”是包装几个盒子用掉的?240厘米又表示什么意思呢?我们解决问题时,首先要看懂知道了什么,不要拿过问题来就急于解答,这样很容易出错误。 【设计意】:通过认真审题、分析信息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解决问题的步骤,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完成练习十九第8题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追问):解决这个问题时,有人把九百多看成了1000,把七百多看成了800,可以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不可以,把椅子的数量看大了,但实际的椅子数量要少一些,可能会出现不够坐的情况。这个问题把椅子的数量看少合适,椅子数看少了都够用,实际才一定够用 【设计意图】:巩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通过追问、讨论,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有的问题需要往大取近似数,有的问题需要往小取近似数,进一步提高学生用估算解决问题的能力。五、全课总结:今天的知识你都学会了吗?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本节课我们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初步学会用加、减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又一次经历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同学们还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懂得应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价值,收获可真是不少!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例13:一部电话358元,一个电吹风218元,用500元买这两件商品够吗?
知道了什么?
怎样解答?300+200=500元
解答正确吗?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