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流说课稿新 (修复的)

本文由用户“郁郁的胖子”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11 13:44:20 举报文档

以下为《洋流说课稿新 (修复的)》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第二章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

(第二课时 说课)

郑某某

第二课时 洋流 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为达到这一目标首先让学生通过地图总结洋流的分布规律进而运用实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地位:洋流是海水运动的重要方式,是实现地表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重要载体,因此洋流的知识属于地理学的基础知识。洋流的分布与前面所学的全球风带的分布、地转偏向力、海陆轮廓、世界气候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就是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表现。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属于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学习,从课标要求来看,本节课不在以世界洋流成因为重点,而重在学习洋流分布规律以及探究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难度,符合新课程理念,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知识基础来看,学生学习了三圈环流以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的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另外高一学生思想活跃且乐于探究,但缺乏综合认知能力和相应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还要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通过掌握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基于以上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分析,结合所教学生实际,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熟练绘制洋流分布模式图。

2.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和“全球洋流分布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3.通过案例分析,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启发式讲解、绘制洋流分布模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等;

2.运用读图归纳法,通过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描述、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3.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认识洋流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树立保护海洋环境和水生动植物的可持续发展观。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洋流的分布规律;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说过:“教育不是一个告知与被告知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主动性建设的过程。”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也提出,学生要在梳理、分析事实的基础上,运用地理原理,探究地理变化机制和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

1、绘图及读图分析法 2、合作讨论 3、案例分析 4、自主学习 5、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导入】《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电影片段。少年派和他的老虎将漂向何方呢?

激发兴趣,顺利进入新课。



新课讲授

(概念、

性质)

温故知新

(复习风带)

启发讲解

(绘图分析北半球洋流分布模式)

自主学习

(南半球洋流分布模式)

合作探究

洋流分布规律

环节一

(模式图中找规律)

环节二

(对比实际找差异)

环节三

(特殊海区单独析)

回扣导入

新课巩固

案例分析

合作探究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师】一、概念

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的大规模海水运动。

二、分类

洋流按照其性质可以分为暖流和寒流:

比流经海区水温高的叫做暖流。比流经海区水温低的称作寒流。

【转】同学们海水为什么会大规模运动起来,最主要动力是什么?

【老师】找一位同学在板图中画出全球各风带的风向,其余同学在学案上完成相应内容。

【教师】绘图讲解北半球洋流形成及分布模式。

由赤道南北两侧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驱动海水随风运动,当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海水自东向西流动。

当赤道暖流到达大洋西岸时,受陆地阻挡,其中一小股回头向东形成赤道逆流,大部分沿海岸向高某某流去。

到中纬度受西风吹动形成西风漂流,当它们到达大洋东岸时,一部分沿大陆西岸折向低纬,形成赤道暖流的补偿流,另一部分折向高某某,在极地东风的影响下,形成极地环流。

【教师】学生在板图中画出南半球洋流的运动方向,并进行讲解。

三、洋流分布规律

读 自己绘制的“全球洋流模式”图,先自主完成学案上的活动二,再小组讨论分享。

1、观察南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描述环流方向有什么差异? 大洋东西两岸洋流性质有何不同?

2、在南北半球中高某某度海区,大洋环流的方向是怎样的?大洋东西两岸洋流性质有何不同?

【学生】1、***的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流动,南半球逆时针流动。大洋东侧是寒流,大洋西侧是暖流。

【学生】2、***的大洋环流, 北半球为逆时针方向,南半球顺时针流动。大洋东岸是暖流,大洋西岸是寒流。

【教师】以太平洋为例,对比洋流模式图和洋流分布图有什么差异?

【学生】南纬40XXXXX-60XXXXX一条西风漂流,没有形成大洋环流,为寒流。

【承接】观察老师演示,描述北印度洋海区,冬季洋流的流动方向?为什么会这样流动?

【学生】冬季,受东北季风的影响,呈逆时针流动。

夏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形成顺时针流动的大洋环流。

【回扣】学习完洋流的规律后,你来猜一猜,少年派和他的老虎可能会漂到何处呢? 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

【转】案例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师】明确案例,分配任务。

【学生】案例一:北大西洋暖流与西北欧气候

北大西洋暖流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暖流之一,面积大,深度达300米以上,而且流量巨大。从佛罗里达海峡流出的水量每小时达900亿吨,相当于大陆总净流量的20多倍。暖流将热量源源不断地输往欧洲西北部,使得北纬55XXXXX~70XXXXX之间的大西洋东岸最冷月平均气温比西岸高16~20℃。大西洋两岸的自然景观截然不同。西岸的拉布拉多半岛北部呈现苔原景观,同纬度的大洋东岸却呈现森林景观,北极圈内出现了不冻港。

卑尔根和拉布拉多半岛北部纬度相当,下图为两地的气候资料。

思考: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学生】案例二:哥伦布的海上航行

哥伦布从欧洲去美洲时,走了两条不同的路线。第一次航行沿航线①用了37天,第二次航行沿航线②只用了22天,航线②比航线①长,但少用了15天的时间,你知道这其中的原因吗?(提示:根据航线所处的纬度来分析风向及洋流流向)

洋流对海上航海事业的影响:顺水航行,省时省燃料。

【学生】案例三:世界四大渔场的分布

鱼类经常性的饵料是浮游动物,浮游动物依靠浮游植物生活,而浮游植物的分布又由营养盐类的多寡来决定。表层海水的营养盐类,由于浮游植物的消耗,含量减少;表层以下,特别是光合作用带以下,营养盐类消耗很少,一般含量较丰富。下图为世界四大渔场分布图。

1、观察北半球三大渔场所在位置洋流分布有何共同特点,为什么在这样的位置有利于渔场的形成?

2、从所处风带、表层洋流流向(向某某、离岸)、沿岸海水垂直运动方向等方面,推测秘鲁渔场的成因。

三大渔场形成于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剧烈的搅动,把海洋深层的营养物质带到海水表层,鱼类前来觅食,形成渔场。

【学生】案例四:运用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次核泄漏对我国影响不大的原因。

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本州岛发生地震,同时造成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核电站发生泄漏,引发了国内外民众的恐慌。据专家检测,这次核泄漏对我国影响不大。读图并运用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次核泄漏对我国影响不大的原因。洋流对海洋污染有怎样的影响?

洋流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洋流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但使污染范围扩大。

【小结】本节重点理解洋流的规律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师讲解,学生了解洋流的基本知识。

温故知新,检验学生已学知识,同时使学生顺利接受新学习的内容。

将刚讲授的新知迁移到南半球,并培养绘图能力。

采取小组合作的探究方式,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课堂中来。归纳分布规律,培养表述能力。

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由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回扣导入,在体验中复习全球洋流分布。

案例分析法探究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使学生在师生、生生交流评价中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

培养学生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及护水生动植物的可持续发展观。





板书设计

第四节 洋流

一、概念

二、分类 暖流

寒流

三、分布规律

四、影响

通过课堂小结和板书理清本节课知识脉络,帮助建构知识体系。



课堂检测

必做题

材料一 2010年8月21日,14岁的荷兰少女劳拉的环球航行之旅从葡萄牙起航,之后越过大西洋、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地区,到达了澳大利亚,随后返回葡萄牙。劳拉成为有史以来世界上最年轻的单独环球航行者。

材料二 劳拉此次环球航行计划路线图

若2012年1月劳拉航行至B海域,帆船速度________(较快、较慢),请说明原因。

选做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历史加快了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洲际贸易是近代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与文化联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三角贸易兴起于16世纪,在17~18世纪成为最重要的洲际贸易,因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三地,且其主要商路连接成三角形,故称“三角贸易”。满载着枪支、纺织品、铁器和奢侈品等货物的商船,从利物浦等欧洲港口“出程”;到达非洲后,用上述商品交换被掠来的非洲黑人,然后经大西洋西航美洲,此为“中程”;商船到达美洲后,以这些黑人换取蔗糖、咖啡、烟草、棉花等物品,再运回欧洲,此乃“归程”。一次三角贸易的航程,大约需时半年,可做三笔生意,获得数倍的利润。利物浦等城市因此兴盛起来。

——据艾里克XXXXX威廉斯《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

材料二 三角贸易示意图。

(1)指出三角贸易涉及海区的大洋环流规律,以及三段航程海域洋流的性质(寒、暖流)。

课堂检测的目的是巩固学习内容,发现弥补学生学习的不足,强化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提升基本技能。通过必做题和选做题的设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所收获,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七、反思

阅读、思考、发现、探究,是一个充满魅力的体验过程,在备课过程中阅读了大量相关资料,也参考了不同版本的教材,感受到教学相长的过程。对课标的把握,教师所教授的程度,以及学生的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新的尝试,充分体会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句话。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洋流说课稿新 (修复的)》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