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附件:教学设计参考模板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研修主题
教学设计初稿
姓名
曹某某
工作单位
**_*学
学科年级
七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能力:知道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局面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
过程方法:知道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对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着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虽然心智还不成熟,尚缺乏分析综合的能力,但是好奇心的驱使使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望强烈,有助于他们积极参与探究性学习。
四、教学内容分析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七年级学生的感性思维较强,理性思维正在形成的特点,结合本课内容,我将运用直观演示、探究归纳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课件辅助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看书、思考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问答法),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
五、教学方法设计
学法上采用思考探究法、?对比评价法?、分析归纳法等。
六、教学过程设计
探究分享
探究分享
【导入新课】
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使西汉王朝出现强盛的局面。汉武帝是如何强化中央权力的呢?他所采取的措施又有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让我们一起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探讨这些问题吧!
【讲授新课】
一、政治方面:“推恩令”的实施。
1、背景
诸侯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地方上豪强地主兼并土地,横行乡里,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2、措施
①颁布“推恩令”。内容:下诏允许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他子弟作为侯某某,由皇帝制定封号。
/ “推恩令”巧妙在:汉武帝不费一兵一卒,不损寸土,就削弱了诸侯封国的势力,使之无力与中央对抗,而且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对此不仅没有反抗,还对皇帝感恩戴德。
②建立刺史制度
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刺史:职官,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始置,"刺",检核问事之意。刺史巡行郡县,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部置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刺史制度在西汉中后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对维护皇权,澄清吏治,加强皇权起着积极的作用。
3、作用: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巩固封建统治。
二、思想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西汉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士人依附诸侯,四处游说,对抗朝廷。
2、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①建议人:董仲舒
②目的:适应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
③内容:排斥和抑制其他各家学说,把儒家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④表现:把儒学立为正统思想;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五经为教材;儒士进入各级政府机构。
⑤影响: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统治长达200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制度,招揽人才,改革内政,建立币制与财政,决战匈奴,拓展外交,不仅重新奠定了汉帝国的制度基础,而且其宏谋远虑为此后直到清皇朝两千年间的中国君主法宪制度提供了一整套相当稳定而成熟的模型和范式。因而对于汉武帝的正确评价和认识,是本节要求教师渗透给学生的一个重要历知识点。
七、教学评价设计
完成课后练习题,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予以点评。
八、形成性练习题
配套练习册作业
九、教学反思
本课共有两目:文景之治和汉武帝的大一统。对于这些内容的处理,基本上都是学生自己通过阅读——分析——归纳总结这一方式来完成学习的,教师只是在旁边加以有效的点拨。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