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教学设计及反思 (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设计及反思】
作业题目:
完成并提交一篇“教学设计及反思”作业。
作业要求:
1.教学设计及反思请参照模版要求填写;
2.作品必须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成绩将视为不合格;
3. 字数在400以上。
附件:教学设计及反思模版(撰写时蓝色文字可以删去)
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题名称:倍的认识
姓名:
侯某某
工作单位:
***
学科年级:
三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50页例1及相应的练习。“倍”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抽象的一个数学概念,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概念。它是以乘法的意义为基础,进一步学习有关倍数知识的基础,也是学习分数、比例等知识的基础。“倍”的概念十分抽象,不易理解。因此,应该在教学中安排多个层次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多次感知,经历建立“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在不断比较和抽象的过程中建立“倍”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经历“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说一说”等数学活动,感知几何直观,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发展数学思维。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三年级学生年龄小,具有好动、好奇的特点,其思维特点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倍”的概念十分抽象,不易理解。因此我采用较直观的演示来加深印象,在上课之前,我要求学生人人会背乘法口决,为这一课的学习打好基础。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景创设,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倍”,建立“倍”的概念。
师:在丰收的季节里,勤劳的小兔子也忙着收获呢,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小兔子拔萝卜”主题图
学生观察,思考
从学生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感受到两个量比较时除了“多”、“少”的关系,还有“倍”的关系,将“倍”的认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
2.用“几个几”表述,初悟“倍”的含义。
(1)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白萝卜10根。
(2)如果把2根胡萝卜看成1份,你能把红萝卜的根数用“几个几”来表述吗?一起数一数:1个2,2个2,3个2。
板书:3个2。
3.找准关系,用“倍”进行语言表征。
(1)红萝卜的根数有3个胡萝卜那么多,呈现更简单的表述方法:“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板书: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指名说,再集体说。
师:还可以说成几是几的3倍呢?
(2)自主说一说白萝卜与胡萝卜的倍数关系。(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
及时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白萝卜有5个2。)集体数一数。如果有6个2呢?(就是2的6倍。)10个2呢?(2的10倍。)
师:你发现了什么?(有几个2就是2的几倍。)如果有几个3呢?(就是3的几倍。)有几个4呢?(4的几倍。)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几个几就是几的几倍。)
板书:几个几——几的几倍。
(3)讨论:师:刚才大家说的都是谁是胡萝卜的几倍。是把胡萝卜看成一份的标准。我们称之为“标准量”,及时板书。
(4)即时练习:圈一圈,填一填。
4.动手摆一摆,体会“倍”的关系。
(1)教师在黑板第一行摆5根小棒,出示小精灵的要求,请学生在第二行中摆出的小棒数是第一行的4倍。(指名上黑板摆,其他同学在课桌上操作。)
5、作业:课本五十页做一做
学生动手画,观察发现红萝卜、白萝卜和胡萝卜的数量关系。明白几个几和倍的含义。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和同桌一起验证结果。得出,先找出标准量,再找有几份,就是有几倍。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究得出结论
在对话过程中引导学生讲清“几个几”,并通过“摆一摆”、“看一看”、“说一说”、“圈一圈”等数学活动,学生在比较萝卜间的只数的关系中,由旧知“几个几”转化为新知“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三、联系生活,拓展提升
找一找,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事物的数量之间也有今天我们学的倍数关系。
学生自主思考,单独回答
在认识了倍之后,让学生从这一角度去发现生活中数据之间的关系,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五、教学策略选择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小组合作,交流方法。并通过“摆一摆”、“看一看”、“说一说”、“圈一圈”等数学活动,学生在比较萝卜间的只数的关系中,由旧知“几个几”转化为新知“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3、合作探究,学习新知。交流算法以后,让学生从情境图中找出“倍”,并读一读有关“倍”的语句,初步理解“倍”。这一策略是让学生经历从“几个几”到“倍”的思维迁移,初步认识到有几个就是几倍。?
4、课堂练习,巩固提高。做一些“几个几”与“倍”互相转化的练习题,使学生更加理解“倍”,并且能熟练计算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六、教学评价设计
能熟练背诵乘法口诀。
能正确理解几个几和倍的含义。
理解倍和乘法的关系。
理解倍数关系里的标准量。
七、教学课件
八、板书设计
倍的认识
○○ 2根
○○ ○○ ○○ 3个2根
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 ○○ ○○ ○○ ○○ 5个2根
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
九、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是教学中的一个很大的难点,因为“倍”的概念虽然与学生学过的“几个几”相类似,但它涉及到两个量之间的比较,十分抽象、不易理解,所以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比较有代表性。??? 不得不提的是学生学习“倍”的困难在哪里。它需要让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生质的变化。在学习“倍”之前,学生头脑中建构的是加法结构,是数量的合并于多少的比较,未曾学习两个量之间的比率关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于倍的认识,我始终抓住“把什么当成1份,有几个这样的1份就是这样的几倍”这个数理来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并且努力创造机会,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在课堂上,我没做到让学生充分发言,老师尽量让同学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回答,学生语言不严密,教师应及时纠正。 还有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做大量的练习来体会其中的奥妙。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教学设计及反思 (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