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区辅读学校二年级数学学科育德案例

本文由用户“ceshid”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9 22:06:15 举报文档

以下为《金山区辅读学校二年级数学学科育德案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金山区辅读学校二年级数学学科育德案例

案例背景

A,智障<40,重度智力障碍,伴有唐氏综合症。言语障碍较严重,说话不流利,说话基本是用两个字、三个字的表达方式。如“2可以分成1和1,1和1组成2”该生会念成“2分成1 1,1 1组成2”且口齿不清。该生目前就读于二年级,使用教材:卢湾区辅读学校教材《实用数学》第四册。这是减法教学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加法的相关知识,理解加法表示的是“合起来”,也会做加法的计算,可以看图列出算式等。在此之前学生还完全没有接触过减法,可想而知这将是一个难点。

在进行了减法的初步认识授课之后,发现A对于减法的意义完全没有理解,而且看到“—”不是念“横”就是说“加号”,看图列式还是会习惯性地列加法算式,而且在进行了减法的教学之后,列加法算式有时也会列错。

其实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就是A对于减法的概念还没有掌握,他的抽象思维能力弱,对于理解减法算式的含义存在困难。他喜欢动手操作,针对其这一特点,我设计了一些环节帮助其理解减法的含义,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正确理解算式各部分表示的意思,让该生在“动”中学,在学中动起来。

案例呈现

投球活动

教学片段

师:现在我们来玩个“投球”的游戏,两人一组,一个小朋友到篮子里数出3个小球并拿好,另外一个小朋友来拿一个袋子。

(我班的学生对于球类都很喜爱,A也是,非常积极地数着自己手中的球。)

师:数数看,看你们都拿了几个球?

A:1,2,3。有三个

B:1,2,3。我也有三个

师:你们都拿了3个小球,可以用几来表示?

生:3

(板书“3”,认读3。)

师:现在我们来投球了,拿袋子的小朋友要用袋子接住伙伴丢来的小球。请拿小球的小朋友注意了,往伙伴的袋子里扔2个小球,看他们能不能接住,一边扔一边数——

生(A和其他拿小球的学生):1,2。

师:刚才你们有3个小球,现在扔了3个,球多了还是少了?

生:少了。

师:要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减法。

(板书“-”号)

师:对了,像这样球变少了的情况,就要用减法来计算,那你们扔了几个小球啊?

B:我扔了2个。

C:我也扔了2个小球。

A:2个。

(拿袋子的小朋友会看着袋子里的小球数。)

师:原来有3个小球,丢了2个,有哪个聪明的小朋友会把算式列一下?

A:我会!我会!3-2。

C:3-2=1。

师:真棒,剩下1个球,就是=1

小球作为一种实物的学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还可以通过触摸让学生直接体验扔球的过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直接理解减法的实际含义,然后进一步从直观的现象中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吃饼干

对于孩子来说球类运动是他们喜爱的,而吃零食更是他们的最爱。针对低年龄孩子的这一特性,尤其是智障孩子心理认知等发展的迟滞性,他们不能和同龄的普通孩子那样,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不能做到主动对知识的渴求,只能够通过多样化的刺激被动地去接受、理解新的知识。那么此时,教师所应研究的就是寻找多种多样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传授新知的目的。

和扔小球一样,我将5块饼干发放到每位学生的手中,A拿到了饼干非常的兴奋,他数了又数,确定了自己拿到了5块饼干。我告诉他们只能吃一块饼干,然后他们就会记得非常清楚,像这样吃掉了、少掉了的情况,我们可以用减法来计算。这对于他们来说,很容易理解。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更能接受和理解。

动动手指

在加法教学之初,学生就用过掰手指的方法。此时为了记忆减法、计算减法算式,我也教他们运用掰手指的方式。

如减法算式“5-3=2”,先要数出5根手指,A很快速地拿出了一个手,告诉我这是5,然后-2表示去掉2个手指,那么怎么去呢?此时会有学生用行动告诉我,将手指弯曲收回去,A的手指协调能力较弱,需要用另一只手帮助其弯曲,当遇到“7-1=6”这样的算式需要先摆两只手的时候,我教他可以用下巴或者身体帮助一只手弯曲手指并收回。

用手指的操作是非常方便的,也不需要准备学具,可以在计算时随时随地操作,所以告诉他们如何用手指来帮助计算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从中医观点来看,手上集中了许多与健康有密切关系的穴位,联系着全身的内脏,适当地刺激这些经络穴位,经常以手指为中心进行各种活动,可以使大脑皮层得到刺激,可能也会帮助学习理解,即使不能改善智力,对于学生精细动作的训练和双手的协调能力也会起到锻炼作用。

三、 案例分析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在操作、运动中学习是最能激发其兴趣的一种方式之一。通过动动手、动动脚等活动,让学生感悟、理解数学知识,同时也在活动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投球、吃饼干、动动手指的活动也比较贴近生活,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学好数学。

?1.找切入点,激发学习兴趣

面对加减法这类比较抽象的难以学习的知识点,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相比而言图形这类本来就比较直观的知识点,本身就比较容易理解,学生学习起来就容易些。减法的内容比较抽象,学习难以理解,所以在知识引入部分就利用投球活动、吃饼干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直接从直观的、学生容易理解的活动中提炼知识点,除了能调动课堂气氛,对于学生来说也容易理解。

2.自主探究,构建数学知识

教师的目的不在于智力落后儿童的智力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学习、应用数学知识时比正常儿童更困难,从实际操作出发,引入知识,让智力落后学生尽量亲自体会,获得感性经验,这样有利于他们掌握数学知识。在投球活动中我就用到了学生喜爱的皮球,让学生在实际扔的过程中体会扔掉的球就是减掉的那部分,减法算式就是球剩下的部分有多少。通过每位学生的动手操作,体会扔掉、少了的情况要用减法,从而自己能够得出减法算式,加深学生对减法算式各部分的理解和掌握。

3. 动动手指,强化巩固知识

科学家认为,经常活动手指来刺激大脑,可以延缓脑细胞的衰老,改善记忆力、思维能力。中医也认为手上有很多穴位与人体的五脏六腑相联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手指运动环节,除了可以加深学生对减法算式的掌握和记忆,又可以锻炼手指的精细动作。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地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并进行有效的动手操作,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完成教学目标,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金山区辅读学校二年级数学学科育德案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