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秋天》教学设计与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设计与反思
????
课题: 《秋天》
时间:2018.10.22
科目:语文
教学对象:一年级
课时:第一课时
提供者:年莹会
单位:***完小
一、教学内容分析
?《秋天》是部编本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作者从整体入手,由植物到动物形象直观地描写了秋天的景象。文章短小精悍,3个自然段某某4句,但合在一起却描绘了一幅初秋的全景图。其目的一是让学生认识“秋、气、了”等10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部首,会写“了、子”等4个生字;二是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会认 “秋、气、了、树、叶、片、大、飞、会、个” 10个生字,认识“木、口、人”3个部首,会写“了、子、人、大”等4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要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养成阅读兴趣是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保证。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教案采用以读代讲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学习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朗读中感受秋天的基本特征,从朗读中领略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另外,引导学生学会看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加入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而感受秋天的美,并且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直至熟读成诵。低年级注重识字与写字教学,本设计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学习独立识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从而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1、会认 “秋、气、了、树、叶、片、大、飞、会、个” 10个生字,认识“木、口、人”3个部首,会写“了、子、人、大”等4个生字。感受秋天景色的美丽。
难点: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在大自然中,我们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现在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
2.播放秋季美丽景色的视频
3、导入课题,板书:秋天
4、小结:是呀,美丽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
1、学生打开书、倾听、感受自然的美景。?
2、学生欣赏美丽的画面。
3、学生读课题,说说自己对秋天的理解。
4、技趣读课文。
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秋天美景的视频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感官,引领学生直观地感受秋天到来时的景色变化,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秋天景色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做铺垫。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导学: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每个自然段。
1、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师标出第1自然段的序号(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标出课文中的其他自然段某某)
2、(多媒体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
3、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4、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5、相机指导生字读音?
1、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
2、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标注自然段的。
3、认真倾听,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4、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5、指名读第1、2、3自然段。
6、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读得是否准确。?
通过课件演示、教师讲解等方法使学生非常直观地认识自然段。本环节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的能力,通过范读、自读、指名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完整的句子,不顿词、断句,重视对翘舌音、三拼音节的复习巩固,从而能使学生准确地拼读音节。
?随文识字,品读课文:
(一)品读第1自然段
导学: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1.天气凉了。
(1)学习生字“气”。
这里有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生字(出示字卡“气”),有一个和它读音相同的字——汽,“气”与气体有关系,“汽”与水有关系。
(2)(课件演示)做辨别形近字游戏,把汉字送回家。
气 汽
天( ) 、( )水
空( ) 、( )油
(3)指导读句子,“凉”字读重音
2.树叶黄了。
(1)出示各种“树叶”的标本。(出示多媒体课件)
导学:这些小宝贝就是树叶。看,它们的形状各有不同。
(2)、实物出示:拿出树叶标本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
(3)课件播放树叶由绿到黄的变化过程。
导学:哦,原来秋天到了,树叶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由绿色变成了黄色。看来,只有仔细观察才会发现大自然的这些奇妙的变化呀!
(4)你能读出秋天到来时的这种变化吗?指导学生朗读,强调“黄”要读重音
3.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1)比较“一片片”和“一片”有什么不同。
(2)你能结合课文的插图说说为什么作者要说“一片片”吗?
(3)小结:课文插图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词语,结合课文插图真是个好方法。
(4)拓展词语。你能说几个像“一片片”这样的词语吗?
小结:以后我们说话时如果多用上一些这样的词语,表达就更生动了。
(5)出示“片”的古文字,“片”的古文字就像一分为二的木片,所以“片”的本义是平而薄的物体。我们还可以说“一片”什么?
课件出示:一片( ) 一片( ) 一片( )
(6)想象情境,指导朗读。
你能想象树叶是怎样从树上落下来的吗?
4.齐某某1自然段。
导学:秋天到了,身边的景物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吧!
?1、学生一边看课文的插图,一边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看看课文里写了哪些变化。
2、相机完成游戏练习(把汉字送回家)。
3、学生读句子,注意发音。
4、学习生词“树叶”。认识偏旁:木某某、口字旁。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树叶”?
加一加:“木”加“对”就是“树”,“口”加“十”就是“叶”
5、学生朗读,强调“黄”要读重音。
6、学生试着理解(“一片片”是很多片)。
7、说几个像“一片片”这样的词语。
8、完成练习内容。
9、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轻轻地、慢慢地)那就请你把“落下来”这个词语的语速放慢,声音放轻,让一片片黄黄的小叶子轻轻地、慢慢地落下来。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本环节设计,在随文识字中,将识字教学置于一定的课文情境中,通过字理识字、加一加、联系生活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教学过程中落实了“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的要求,引导学生学会看课文的插图,注重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借助图画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词语的含义。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积累丰富的词语,为学生提供了语言训练的机会。
引导观察,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节课要书写的四个字“了、子、人、大”。
2.学习“了”字的书写。
(1)出示课件,学生跟随课件演示书空“了”的笔顺。
(2)教师范写。
(3)教师巡视指导。
(4)投影展示,师生评议,教师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相机指导。
3.运用迁移法学习“子”的书写。
(1)教师先示范“子”的书写,教师示范并口述横的书写要领:重下笔——轻行笔——重收笔。再示范横的写法,强调最后一笔横从横中线写起,略微向上倾斜。
(2)投影展示,师生评议。
1、学习“了”字的书写。
2、学生自己看田字格字帖,找准每一笔的位置。
3、学生练习在田字格中描红,自己练习写两遍“了”字。
4、学生描红,练习书写。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字教学要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扎扎实实落实本课新认识的笔画书写,让学生在写好笔画的基础上进行生字的整体书写。学生通过观察生字的结构,加深生字书写的整体印象,从而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1.熟读课文。
2.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现在正值秋季,请同学们投入到秋的怀抱中去找一找秋天的变化,寻找秋天的足迹。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内容,熟读课文,观察秋天的变化。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思考、去感受,从而丰富学生的体验,为下一节课的“画秋天”“说秋天”做铺垫。
七、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秋天的景物特征,通过看拼音读、拼音汉字结合读、看汉字读、利用分段读、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读书热情,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秋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发现美、寻找美的情趣,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
2.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学生们兴趣盎然,纷纷说出了自己识记生字的好办法。教师通过字理识字,展现了丰富的字理图,例如对“片”“大”的教学,增强了对生字的直观性、整体性认识,“秋”字的字理故事激发了学生对汉字的喜爱之情,充分发挥了字理教学的重要作用。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秋天》教学设计与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