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设计

本文由用户“小伊送健康”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9 16:52:45 举报文档

以下为《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及常用工具



姓名

黎某某

工作单位

柳州市交通学校



学科年级

一年级

教材版本





一、教学内容分析(说明所属教材章节、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内容特点)



本节教学内容是信息传递、获取、存储等信息技术及常用工具,计算机的基本应用等。教材从学生生活体验引入信息含义,通过介绍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本应用,在激发学生兴趣同时,重点介绍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特点。



二、学生特征分析(学生对教学内容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风格、对信息技术应用的兴趣)



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是很了解,教学将通过学生观看图片、课件,进行讨论交流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初步理解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三、教学目标定位和信息技术融合目标定位(依据课程标准和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个基本的感性认识,认识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应用,并让学生意识到信息和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同时萌发学习、应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和信息技术融合突破重难点、支持学与教模式变革分析(依据教学内容进行重难点分析,确定教学模式变革方法)



教学重点:信息技术的表现形式,计算机的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含义,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在学习过程中,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老师在介绍“计算机的应用”时,预设一个学生讨论活动,该活动的实施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有助于他们更清晰地认识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信息处理方面的强大功能,增强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本课的教学环节,明确各环节的教学子目标、知识点及教学方法策略等,画出教学流程图)



1.规范上课要求,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

2.让学生初步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引入生活中的相关信息,让学生观看图片、课件,进行讨论交流。

3.了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讲解信息传递的实例,利用演示文稿向学生简单介绍信息传递技术的发展。

4.了解信息获取和存储技术。

5.了解计算机的应用,同时让学生拓展学习计算机的应用。



六、信息技术应用设计(针对学习流程中某个环节设计信息技术应用细节,包括融入点、拟用技术、融合方式等)



在学习过程中,设计“信息的接受和传递”与“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常用的信息处理工具”等密切关联环节,共同构成完整系统的“信息技术介绍”模块的教学。



七、教学评价设计(包括对学习者学习效果评价和对教学人的教学效果评价,确定评价项目、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评价权重等)



向学生展示对他们的评价,创建自我评价表,让学生自己进行学习评价,同时进行师生互评。



八、教学板书、演示文稿及其它数字化资源



将教学板书以附件或图片、课件形式上传。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