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和反思

本文由用户“guntm124”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7 13:51:35 举报文档

以下为《教学设计和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附件: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重力、弹力、摩擦力(复习课)



姓名:

张超

工作单位:

满城一中



学科年级:

高二物理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关于重力、弹力和摩擦力是必修一上册相互作用中的内容,本部分内容是高考的重点考查点,主要包括:力的合成与分解、弹力、摩擦力概念及其在各种形态下的表现形式。对受力分析的考查涵盖了高中物理的所有热点问题。此外,基础概念与实际联系也是当前高考命题的一个趋势。第一轮复习中,为了扎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同时也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通常要与其他知识点相结合,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与物理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2、掌握重力、弹力、摩擦力的产生、方向、大小的判断和计算。

3、有关弹力、摩擦力的综合问题分析。

方法与过程:

1、通过相关案例的实际和运算体验促使学生更深的理解物理知识;

2、强调分析物理问题的一般方法、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生活、生产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关注生产、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意识。

2、本节课注重学生对问题情景的思考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思考物理问题的习惯。

3、注重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促使学生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物理课。

教学重点、难点:

1、弹力、摩擦力的产生、方向、大小的分析、判断是重点。

2、涉及到这三个力的综合问题分析、处理是难点。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虽说学生刚步入高三,心理变化还赶不上教学进度,学生会感觉高考还很遥远,不能从以前的学习状态过渡到一个高考生的状态,角色转变不容易,但前三章内容已经进行一轮复习,对于学生而言,已经处于比较适应阶段了,在此复习阶段,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整体训练时,要着重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适当与其它知识结合,但必须重点突出,一定要扎实基础。



四、教学过程



1、说一说: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和本课题的关系。(课本56、57页文字说明)

(学生回答,可通过阅读课本解决)

2、重力

⑴.产生、方向、大小

⑵.重心的概念

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跟质量分布和物体形状有关、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薄板的重心可以用悬挂法确定。

(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总结回答,教师做补充)

3、弹力

⑴.产生

⑵.方向

⑶.弹簧的弹力

胡克定律:f=kx

(开启小老师模式,学生在讲台上就自己理解和记忆的重点进行总结分析,与其他同学一起回顾)

教师用智慧教师展示:

思考与讨论1:

一根劲度系数为103N/m的弹簧,两端均受500N的压力作用时,长度为33cm,当不受外力作用时,弹簧的长度为 。

(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最后由一个学生上讲台讲解)

4、摩擦力

⑴.产生

⑵.种类

⑶.实例分析

(两种传送带,图片,简化物理模型,分析摩擦力)

在白板和PPT模式下展示:

思考与讨论2:

如图,有一质量为m的晾衣杆被竖直握在手中,问:

1.此时晾衣杆受到的摩擦力如何?

2.如果手对晾衣杆的握力增大,摩擦力将如何变化?

(小组进行交流,有效组长带领大家解决此问题)

思考与讨论3:

质量为m的物体在恒力F作用下,F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XXXXX,沿天花板向右做匀速运动,物体与天花板间动摩擦因数为XXXXX,则物体受摩擦力大小为?



思考与讨论4:

有一质量为m的人站在倾角为XXXXX的自动扶梯上上楼,试分析下列两种情形中,人的受力情况:

1.自动扶梯匀速上升;

2.自动扶梯以加速度a加速上升。



(教师给每个小组预留任务,全部展示完之后,小组讨论解决,好学生带动差一点的学生,最后小组决定人选上讲台展示)

小结:

重力

弹力(以弹簧为例)

摩擦力



由于地球的引力而产生

由于弹簧形变而产生

两个物体接触

接触面具有压力

有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



质量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上

接触点上

接触面上



竖直向下

与拉力相反

与相对运动(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与物质的质量成正比

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

与压力大小

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牛(N)

牛(N)

牛(N)



只有一种

压力、拉力、推力、支持力都属于弹力

静摩擦力、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中利用PPT设计表格,逐步引入学生思路

通过表格的引领,一步步回忆相关知识

表格设计的思想,思路清晰,目的明确,适合当前学生学习状态





安排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能够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共同解决问题

学生间进行交流,能够培养学习能力,养成习惯后,随时都会小组内试着解决问题



学生上讲台讲解,教师补充评价

学生能够把基本答案讲解清楚,同时也会暴露出相对问题

锻炼学生的教学能力,从教师的角度去讲解,对今后的学习会更上升到另一个高度



小组间进行评价

不同小组对讲课的小组进行评价,包括优点和缺点,还需要哪些补充

让学生从问题入手,发现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进步



教学评价设计





1、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让学生结合课本尽量回忆相关知识。

2、让学生在实例中和分析、计算中体验物理知识、过程。



七、教学课件



?板书、课件另附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教学设计和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