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王某某---教学设计与反思2018》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
<感知觉的概念及种类>教学设计
2018.10
基本信息
课题名称
感知觉的概念及种类
执教者
王某某
课时
1
所属教材目录
北师大版《幼儿心理学》
教材分析
感知觉是心理过程中最基本的认识过程,本节课内容是教材中基础知识部分,是整章知识学习的基础。
学情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二年级学生,已经有幼儿卫生与保健知识基础,且有初步幼儿园见习经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指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感觉和知觉的概念及不同种类”。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学会“比较研究概念”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以及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幼师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比较,理解与掌握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难点
分析研究感知觉的产生。
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
指导学生体验式学习,通过比较研究学习和小组讨论法,在体验中获得知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发现新知】(2分钟)
【分析比较,研究新知】(约30分钟)
【思考练习,巩固新知】(约5分钟)
教师举起笔,问: “它是什么颜色的?”“这是什么?”
教师小结:“你们对笔产生了一次感觉和知觉。”
一、感觉与知觉的概念的比较(板书表格“概念的比较”)
教师问题引导:“认真阅读相关课文段落,结合预习,找出合适的答案填入表格。小组统一意见后派代表到黑板上填。”
2、总结概括
利用课件,师生一起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人脑”“直接作用于感受器”“反映”。强调“个别属性”“整体”。对学生总结概括的结果作简短评价。
二、感知觉的种类(板书表格):
教师布置小组活动任务:”认真阅读相关课文段落,结合预习,找出合适的答案填入表格。小组统一意见后派代表到黑板上填。”
教师参与到学生小组讨论中,引导学生的比较分析,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教师指导学生的表述用词。
教师讲解分析研究感知觉的产生,以视觉为例。
利用课件投影练习题目
学生自由发言。
四人小组交流,分析研究,代表到黑板上填。
学生用流畅的的语句连缀关键词,编出“感觉“”知觉”的定义。
小组讨论,分析比较
学生小组代表向全班展示总结概括的结果。
学生回答问题。
体验感知觉的不同
课堂小结
2分钟
提问:你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布置作业
1分钟
预习填表:(投影)
幼儿感觉的特点
视觉
听觉
动觉
3岁前
3-4岁
4-5岁
5-6岁
幼儿复杂知觉的特点
方位知觉
距离知觉
形状知觉
3岁前
3-4岁
4-5岁
5-6岁
板书设计
概念的比较
感觉
知觉
相同点
不同点
举例
感知觉的种类
感觉
知觉
简单(基本)
复杂
教学反思
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达到了期望的水平.
本节课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整节课以感知觉的概念和种类为知识线,引导学生通过教材阅读、小组讨论的方法,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在黑板上抢先填表和讲解的方法,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和学习兴趣。
本节课始终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强调学生自己分析研究、获得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关注和研究教材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作业中的预习任务加强了课内外学习的结合。表格的运用提高了知识的系统化。
今后教学中会进一步以小组为单位集体评价,以激发学生合作学习完成任务的意识。
本节课后,听课的教师对概念学习时运用体验学习给予肯定,并认为设计符合微课设计理念。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王某某---教学设计与反思2018》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