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教学设计及反思

本文由用户“baijiaoying88”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8 19:03:24 举报文档

以下为《《颐和园》教学设计及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18.颐和园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学习按浏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祖国“世界遗产”的魅力,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的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图片)学生观看图片,问:同学们知道这是哪里的美景吗?

生回答:颐和园。师板书题目。提醒学生注意“颐”写法。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

2.检查学生读文情况,学习生字。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会给生字组词。

3.解释词语。

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姿态不一:样子各不相同。

横槛:本课指横嵌的长方形栏板。

远眺:往远处看。

画舫: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葱郁:青翠茂密。

给课文分段,并且概括段落的主要内容。

小结作业

总结课文主要段落大意,布置小结作业,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提问文章结构,学生回答。进入课文分析。

初步感知写作框架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

①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用“ ”划出句子。(开头结尾)

②文章记叙了哪些景点?用“ ”划出过渡句。(各段落第一句)

学生之间交流所划句子。带领学生浏览文章整体结构。

点名同学介绍颐和园,老师根据介绍划出浏览图。(大门-大殿-长廊-万某某-昆明湖)

板书:整体构思,首尾呼应,移步换景(写游记的总体框架)

三、感受颐和园美景

①读第二段,思考,长廊有什么特点?作者如何观察的?

特点:长(这条长廊有700米某某,分成273间)——列数字

观察:从整体上看

②问:万某某和昆明湖又是怎样向我们介绍的呢?他们都是在什么地方呢?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某某脚下”,“从万某某下来,就是昆明湖”。

问:这两句是什么句子?

答:总起句

总结,段落开头的总起句,告诉我们接下来的课文内容,有引出下文的作用。

③学生默读第四段,找出表示方位的词语。引导学生掌握由近及远的写作顺序。

板书:段落表达,先总后分,层次分明。(掌握写游记的段落层次)

四、语言表达

问: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多媒体出示描写昆明湖的段落,通过减字对比,请学生分析有什么不同)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碧玉”(本句的增减)

生回答,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请学生学说句子。

问:昆明湖有什么特点呢?

答:“绿”“静”

师总结,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了昆明湖静、绿的特点,显得更加生动形象。

板书:语言运用,准确比喻,生动形象。(学会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增加语句的趣味和段落的优美。)

五、总结作业

1.请学生再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尝试背诵。

2.运用本课所学的写游记的方法写一写我们的校园。

教学反思:

《颐和园》是一篇游记,课文文字优美,条理清楚,所以本课的写作方法很值得学生学习,所以在教学中,始终围绕这一目标展开。通过三大典型段落的分析,让学生逐步掌握从整体构思到段落分明再到语言表达的写作方法。同时,在学习时,不是一味的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从读中体会课文表达。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颐和园》教学设计及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