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漂浮的画的分析报告》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流色转印的常用方法,学习利用水与油不相容的特征,转印出不同的肌理效果的画面。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教材及老师的演示讲解,掌握流色转印的方法并展开联想再创作,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表现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制作过程中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培养学生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根据制作过程中油水变化的节奏及画面所形成的肌理效果,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
教学难点:
利用水与油不相容的性质,做水面上的油漆吸附联系。
教学策略:
六年级的学生对“漂浮的画”的制作充满了好奇心和表现欲,他们已基本掌握了色彩的基础知识和常用的调色配色方法,他们已不满足于仅仅拿笔调和颜色来作画,他们渴望用更新颖的方法更自由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朝气和活力。这堂课用吸附法表现“肌理”的教学内容,正符合满足他们的这一需求,能充分展示他们的艺术个性。
“漂浮”这两个三点水偏旁的汉字组合,勾勒出了一幅漂在水面随水而动的优美画面,由此“漂浮的画”让我们产生无限美好的遐想和创作的欲望,这节课我试图通过“肌理”的一种制作方法──吸附法的演示、实践、感悟、创新,向学生展示油漆和水之间密切而又美妙的关系,展现其肌理的美,同时让他们运用已掌握的色彩知识和配色方法,结合点、线、面的美术知识,完成心中“漂浮的画”。
教学反思:开阔学生视野,在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分析了解不同的点,线,面所组成的画面,再加以漂亮的颜色搭配,而正是这种和谐的美丽让人身心愉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用什么方法才能记录下油漆和水之间美妙的变化呢?分析肌理的广义的意义和狭义的意义,为创作做好准备引导学生怎样解决问题呢?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油漆中必须加入适量的松节油或汽油才会产生较满意的飘浮效果。注意油和水的比例与调和状态。
运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制作方法的运用的认识。多加鼓励与帮助,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拓宽学生视野,希望学生能多运用这种方法来美化身边的环境。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漂浮的画的分析报告》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