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践改进应用课例(徐某某)

本文由用户“同我讲路上”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6 23:22:47 举报文档

以下为《教学实践改进应用课例(徐某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实践改进应用课例

附: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松鼠和松果》



姓名:

徐某某

工作单位:

***小学



学科年级:

二年级语文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课程标准要求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二、教材编写意图分析



 地球只有一个!若人类只知索取不知爱护和回报,那么最终将失去家园——地球。注重环保,是每个地球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这篇童话正是以一只可爱的小松鼠的行为告诉孩子们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通过小松鼠的心理活动:困惑——担忧——想出好主意,渗透了植树造林回报自然的观念。行文细腻真切,语气天真可爱,贴近童心,适合朗读感悟,情中悟理。结尾部分的两句话描述了美好的愿望:小松林长成了茂密的松林。在次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之翼,感受松树林的美丽,以及小动物们的快乐。



三、学情分析



由于以往的教学把识字和朗读放在重点,所以本班学生对朗读和识字掌握得比较好。学生能够利用以前学过的字识记新生字,在朗读中也能够进行知识的迁移。

  低年级的学生对新奇的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也很喜欢小动物,所以本课的内容很适合学生。



四、教学目标(包括重点、难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运用分解字法、看图想象、句式练说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聪明”、“光秃秃”、“总有一天”、“主意”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依存关系,感受回报自然、植树造林的重要性。

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读。

难点: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聪明的小松鼠尊重自然规律,边摘松果边埋松果的正确做法,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五、教学流程与策略的简要说明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把重点放在识字和朗读上。识字目标明确、方法多样,朗读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让学生主动探究地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增强合作意识,并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出示谜语:

脑袋圆圆,眼睛圆圆,满身绒毛,尾巴像伞。

  (学生答后出示松鼠图)

  出示松果图,问:

  这是什么?

  引导学生看第一幅图,图上画了谁?它们在干什么?

  板书课题:

  松鼠和松果

  问:

  看到松鼠和松果你有什么疑问吗?

揭示谜底:

 松鼠。           

 观图答:

松果。

仔细看图,按自己的理解回答。

  学生质疑。

 投影图(形象、直观,吸引学生注意力很好的导入了课文的学习 。)



1、让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标出自然段。

(老师巡视指导)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效果。

3、让学生分段朗读。 

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文后,在文中画出生字和标出自然段。 

运用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1)小组内讨论识字的方法,记忆的方法。

(2)全班交流汇

(3)分段朗读。

用投影显示生字,效果会好些。



1、通过初读课文,你们知道松鼠和松果有什么关系吗?

2、老师范读,(音乐与投影并用)用夸张的语气读出小松鼠的情感变化:

高高兴兴吃松果──担心以后没有松树了──很高兴想出了一个好主意──欣喜地看到自己种的松果长成了小树──对将来充满了希望。

 听读感悟后贴图画(按以下排列):

 高兴──动脑──担心──快乐。

  3、同学们,你喜欢哪个表情的小松鼠呀?那就朗读哪部分内容。

(教师随时指导。)

  4、提问:小松鼠为什么要栽松果?

  引深到人类也应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

5、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让我们带着感情再来一起朗读课文。

6、请你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吧。

学生按自己的看法答。

 要求学生认真听,用心感受这篇童话的美──语言美,以及小松鼠的情感美和行为美。用心感受小松鼠心情及表情的不断变化,并排列出来。

  发表看法。

  先练读,再汇报交流(要求读出各段相应的感情)。

  答:光吃不种以后一棵松树也没有了,也就没有吃的了。    

    带着感情、表情和动作齐读课文。

         

  

用录音配乐烘托气氛,用投影图增加直观效果。

 投影显示贴图使观看清楚。

 学生读时放录音配乐,学生兴趣更高。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好的导入语可以奠定整堂课的基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激昂、幽默、淡雅、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课前和学生愉快的交流,不仅使孩子们了解了小松鼠的有关知识,而且,为孩子们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刚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易于疲劳,教学时要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情绪。每个孩子的识字基础、识字能力是不同的。用多种形式识字。让他们自由识记、自由交流各自的方法,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

针对学生思维特点和认识规律,以“形”为手段,以“趣”为突破口。用形象化的语言,借助生动的动画、图片等阐述教材,利用各种手段让学生身临“情境”,使其在喜欢的教学情境中学习,必能观而生感,观中明理,思维火花迸溅。

写字教学也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评价和激励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打下良好的写字基础。



八XXXXX、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吃松果──想松树──种松果──长松树



九、实践反思

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反思(不必面面俱到,不少于200字):

1、给学生以充分发挥的空间:

   由于学生的拼音已掌握较好,我采用了让学生预学生字、个别字老师带学的方法,效果较好。让学生事先预读课文,简单理解课文讲了件什么事,学生也完成的较好。教学过程中学生能自己答出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答,不包办。课后的作业讲故事、画未来都可使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他们以发挥的空间。

  2、让信息技术手段在课文中较好的发挥作用:

  在本课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采用对学生学课文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像最开始的猜谜后出示投影图、学习生字用投影显示、讲课中用录音配乐烘托气氛。用投影图的出示增加直观效果,在学生读课文或讲故事时配乐,这些都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学习。

   3、以启发式教学带领学生学课文:

   对课文进行学习分析时,教师不是一味地讲或读,而是采用了引导启发得手段,学生能说的让他们尽量说,老师只是在学生确实无法弄懂的情况下才讲解,以避免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现象,使学生学会自主的学习。

  4、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信息技术手段的采用还较简单,如能再花时间做成课件、动画效果会更好。由于课时的限制,有不少学生的学习能力锻炼、发挥不够,还需改进。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教学实践改进应用课例(徐某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