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上传用)

本文由用户“倍增豆移”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8 12:01:53 举报文档

以下为《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上传用)》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彭某某*_**学校 田某某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在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都规定了这部分内容。传统教材中没有单独编排数学和图形的排列规律,只是在练习中有少量的习题;有关探索规律的内容是新编教材新增设的内容之一,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找规律”在新教材中是一个独立的单元,本单元是从形象的图形排列规律、颜色交替规律慢慢过渡到抽象的数列规律。本节课找最简单图形的变化规律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如果这节课没有把握好,那么对学生后面的学习将会造成障碍。因此,我高度重视本节课的教学,精心设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参与、有效参与。

二、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在学前阶段就曾接受过“找规律”这部分知识的启蒙教育,因此,学生对于学习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这部分内容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但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精力容易焕散。因此,加强直观教学,提高数学趣味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教学中应予以高度重视的学情问题。

三、教法学法

教学设计我用情景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配合现代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主动、生动活泼的、快乐的学习氛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通过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与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激发学生感受数学、发现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体会一组图形重复出现多次就是排列规律。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具学具准备 :

教具:彩旗(红绿两色交替出现)、花、灯笼,水彩笔、板书的教具,磁铁若干。

学具:图形涂色卡、郁金香花的涂色卡,圆片、三角形、正方形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认识规律

师:孩子们,我们自己的节日是什么?(六一儿童节)

师:你有什么感受或想法?

生:(真开心、高兴、快乐、幸福XXXXXXXXXX)

师:彭阳一小的孩子们和大家一样过了一个快乐的六一儿童节,看,他们还把自己的教室精心布置了。(出示课件)

你瞧,小朋友们布置的教室漂亮吗?他们的布置不仅漂亮,而且还藏有一些小秘密呢,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找秘密!

二、新授 找规律

1、师:下面大屏幕上会出现教室挂的彩旗,每出现一面彩旗,就请同学们大声读出它的颜色。

2、师:下面同学们猜一猜接下来会出现什么颜色?(试试看,真的呀,那么下一面呢?再接下去呢?又猜对了,我们班的同学们真的很棒呀。)

3、既然这么聪明,那老师再给一排小旗让大家猜。

师:为什么第一次小旗的颜色我们猜的特别好,猜一个对一个。这第二次的小旗我们总是猜不好原因在哪?

生:(小旗没有规律)

师:是第一次没有规律,还是第二次没有规律?(第二次)

说的真好,第一次是有规律的,第二次没有规律有点乱,所以不好猜。

4、今天,咱们就来学习《找规律》(板书课题)请同学们大声读一遍。

5、下面咱们就看看同学们会不会找规律,找得到吗?请看大屏幕。

师:有规律吗?你觉得有什么样的规律?

生:(红灯笼、紫灯笼、红灯笼、紫灯笼、红灯笼、紫灯笼)

说的挺好的,就是有点麻烦,谁能再说得简练一点,它有什么规律?

(先是一个红灯笼、一个紫灯笼,后面都是一模一样的)

师:他有个词说的挺好的,“一模一样”,跟谁一模一样?跟你一模一样还是跟我一模一样?跟前面的。也就是一个红灯笼、一个紫灯笼,我们把前面第一次出现的一个红灯笼、一个紫灯笼叫做一组。看大屏幕,我们用圈把他圈起来,表示一组。(板书:一组)

6、接下来第二行又出现了,看看你们能不能找到规律。什么呀,认识吗?读一读。

(绿花、红花、绿花、红花、绿花、红花、绿花、红花、 )

师:有规律吗?什么规律?大家都知道了,不说了,咱们还要再读一读。

师:其实,刚才大家读了老师没有听清楚,听不出来这里面有什么规律,因为大家读的很平,听不出来谁跟谁是一组,有什么办法我们一读就让老师听得清清楚楚谁跟谁是一组的?

(绿花、红花 绿花、红花 绿花、红花 绿花、红花)

师:听出来了吗?在一组和一组之间停顿一下,真好听,就像她那样,咱们再一起来读。

师:“绿花、红花”是一组,我们把它圈起来,后面也是一组一组的。第二组和第一组一样不一样?就像 说的“一模一样”。第一组出现后,后面的第二组第三组一模一样我们叫“重复第一组出现”(板书:重复出现)这个字念什么?它还可以念zhong,在这个地方念chong,读读这四个字。

你觉得什么叫做“重复出现 ”?

生:(后面和前面的一样的就叫做重复出现)

师引导学生举例子(比如前面是三角形、圆,后面也是三角形、圆 ,这就是重复出现)

师:他不仅用语言告诉我们他懂了什么叫重复出现,而且他有一种学习的好方法,他会举例子。

师:同学们会找规律了吗?看黑板,我们在找规律时,都是先找到一组,特别是第一组,第一组找到了,后面都是重复出现的。

大家找规律找得真得很棒,但是我们大家应该知道,我们找规律的目的绝不是就是为了找规律,而是为了用规律。(板书:用规律)一起读一读。连起来读一读,找是为了用,不用规律,我们找它干嘛呀?我们找规律是用它来解决一些问题。

用规律

1、师:小朋友们在排队,你找到规律了吗?如果再排一个小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为什么?

2、师:课前老师给同学们发了涂色卡,请你仔细观察,根据找到的规律,完成涂色卡,看谁涂得又对又好。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组里交流,最后全班汇报。

3、师:同学们会用规律解决问题了,接下来更大的挑战来了。

老师这有两面旗,一面黄旗、一面红旗,而且已经把它圈起来了,表示一组。问题是,如果继续摆下去,第六面旗是什么颜色?为什么?

师:那么第十面呢?

生:第十面是红色。因为2、4、6面双数是红色,10是双数,所以是红色。

师:你真是个数学小天才。他会把我们学过的单数双数的知识运用到找规律的学习中来,能够活学活用。运用他的方法,你能知道第11面旗是什么颜色吗?

四、表演规律,创造规律

1、师:这节课同学们能认真学习,积极动脑思考问题,老师把掌声送给大家。

师:掌声好听吗?你会吗?试试看。为什么大家学的这么快?对,因为老师的掌声有规律,那谁能像老师这样用动作或者声音创造有规律的表演来?(请几生表演,同时请学生说出其表演的规律,来,请小朋友跟她一起做。)

2、师:伴随着音乐做有规律的动作,就可以创编出优美的舞蹈。下面,同学们拿出老师发的涂色卡和各种图形,小组合作,创造出有规律的图案来。(学生完成创造,师巡回指导)

3、展示、交流创造的规律

师:请各组把你们创造的规律谁来展示在黑板上,图形规律在左边,图案规律在右边。

学生交流说出自己小组创造的规律。

感受生活中的规律,欣赏生活中规律的美

1、现在老师说一些词,看你能不能发现规律,如果你发现了,跟着我读下去。

白天、黑夜(谁在重复出现?)

春、夏、秋、冬XXXXXXXXXX

昨天、今天、明天XXXXXXXXXX

2、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的规律,我们一起去欣赏

师:这是什么?(斑马)你怎么看出来这是斑马的?(斑马身上的花纹是一个黑一个白)说的多好呀,我们看是不是这样?

我们再看看这个,这什么呀?热带鱼的花纹也很漂亮。

这里什么是有规律的?

师: 很多有规律的事物总能给我们一种美的享受。

谈收获

师:小朋友们,谁能说说,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呀?(找规律,用规律)

规律有什么特点呀?(前面一组,后面是重复前面一组出现的)

正是因为有了规律,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丰富多彩。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多动脑筋,也一定会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规律来丰富我们的生活!

《找规律》习题

一、.找规律涂一涂,画一画。

1、★ ★ ★ ☆ ☆ ☆ ☆ ☆ ☆ ☆ ☆ ☆

2、◆◆◆◆◇◇◇◇◇◇◇

3、○●●●○●●●○○○○○○

二、按图形的排列规律接着画

1、□ △ □ △ □ △

??

2、♀ ♂ ♀ ♂ ♀ ♂

?

3、○ ○ □ ○ ○ □ ○ ○ □

?

4、 ▲■ ☆▲■ ☆▲

《找规律》教学反思

一、注重数学兴趣的培养,调动积极性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部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动力。也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但数学的抽象性、逻辑性、严密性往往掩盖了它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因此在教学中我选取“六.一儿童节”装饰教室导入新课,用生活中的例子出发使数学回到熟悉的生活中,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注重数学的互动性

课堂活动是具有鲜活生命力的活动,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更是生成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要真正达成师生间的良好互动,对教师意味着上课不仅仅是传播知识,而是一起分享快乐、理解和发展。 课堂上,我采取了让学生跟我做动作,跟学生做动作,自己思考,小组交流,一起汇报等方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三、注重数学的人文性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让数学教育充满文化气息,让数学教育在传授科学的同时起到人格教化的作用。创造规律这个数学活动是有趣味的,并不是单调的创造规律,而是给他材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喜欢的材料,创 造规律。这样,既复习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让学生的个性化思想得以流淌,童心得以分享,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快乐的分享,使课堂成为一片自我心灵倾泻的情感地带。不但激发了学生热爱数学,主动发现美的情趣,又让我感到惊叹的:原来在孩子的手中可以创造出更美的数学,更真的数学!

四、注重数学的生活性

数学是源于生活的,生活中有很多鲜活的数学学习题材。课标中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 本节课我用“六一儿童节”引入,又选取了源于生活的数学题材彩旗,彩灯,彩花场景,他们有规律的排列着,这些都是学生生活中最常见的规律。以学生生活中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愉快的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寻找生活中的规律,让学生深深的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有助于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蕴含有大量的数学信息,生活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了解数学的价值,同时,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的来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上传用)》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