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张某某种群数量的变化》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第二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授课人:张某某
凤眼莲凤眼莲金丝猴蝗灾泛滥1.说明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2.尝试建立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解释种群数量变化;
3.通过对本节的学习,掌握种群数量变化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解决实际生产问题。
学习重点: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学习难点: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能力目标:
1.通过讨论细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2.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情感目标:
意识到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学习目标: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条件下,某种细菌每20 min就通过分裂增殖一代。
讨论:菌1.n代细菌数量Nn的计算公式是:
2.72小时后,由一个细菌分裂产生的细菌数量是多少? n= 60min x72h/20min=216
Nn=1×2n =2 216Nn=1×2n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建立数学模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将数学公式(Nn=2n)变为曲线图比较曲线图与数学方程式的优缺点?曲线图直观,
但不够准确。
数学方程式准确但不直观2 4 8 16 32 64 128 256 512理想条件实例一:澳大利亚本来并没有兔子。 1859年,24只欧洲野兔从英国被带到了澳大利亚。这些野兔发现自己来到了天堂。因为这里有茂盛的牧草,却没有鹰等天敌。这里的土壤疏松,打洞做窝非常方便。于是,兔子开始了几乎不受任何限制的大量繁殖。不到100年,兔子的数量达到6 亿只以上,遍布整个大陆。直到人们引入黏液瘤病毒才使野兔数量得以控制。实例1:澳大利亚野兔实例二:在20世纪30年代,人们将环颈雉引入美国的一个岛屿。在1937-1942年期间,这个种群数量的增长如下图所示。 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大致呈什么型?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1、产生条件 和数量 变化特点是什么?理想状态: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是第一年的λ倍。 2、建立模型:
3、模型中各参数的意义:N0:该种群的起始数量 t:时间 Nt: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 λ:增长的倍数,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J”型增长能一直持续下去吗?Nt=N0 λ t
在自然界中食物有限空间有限种内斗争种间竞争天敌捕食……环境阻力[例] 生态学家高斯的实验P671、形成条件:存在环境阻力:自然条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四、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谢 谢 增大环境阻力,降低环境容纳量(如封储粮食;清除生活垃圾;养殖它们天敌;室内采取硬化地面等措施);刚发生时就控制最好,严防达到K/2。
建立自然保护区,
改善大熊猫的栖息地,
提高环境容纳量4.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看,应当采取什么措施控制鼠害
呢?3.试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分析应该如何保护大熊猫?思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凤眼莲大熊猫金丝猴[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张某某种群数量的变化》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