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种群和群落》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理基础XXXXX自主构建
高考变式
1.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2014XXXXX浙江,4C)( )
“J”型曲线没有K值
2.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2013XXXXX浙江,4D)( )
增长型的出生率最高
3.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2012XXXXX海南,21B)( )
样方法注意随机取样
4.***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2014XXXXX江苏,5D)( )
水平结构的概念
5.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豌豆和水草属于竞争关系。(2012XXXXX大纲卷,3B)( )
种间关系
6.在寒温带地区,一场大火使某地的森林大面积烧毁,在以后漫长时间中,在原林地依次形成了杂草地、白桦为主的阔叶林、云杉为主的针叶林,这种现象称为群落的演替。(2007XXXXX课标卷,5C)( )
演替的概念
XXXXX
XXXXX
XXXXX
√
√
√
★☆☆
选择题为主
Ⅰ
群落的演替
★☆☆
选择题为主
Ⅰ
群落的结构特征
★☆☆
选择题为主
Ⅱ
种群的数量变化
1.明确定义,利用图解分析各种群特征之间的联系及其对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
2.明确数学模型的概念和常见的形式,并尝试建立数学模型。
3.通过分析自己所熟悉的群落结构情况,理解群落的结构特征。
4.以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体会群落演替的一般规律。
★★☆
选择题为主
Ⅰ
种群的特征
备考方略
考频热度
常考题型
能力层级
最新考纲
考点一
核心整合
题组集训
考点一
核心整合
题组集训
两种增长曲线的差异主要是因环境阻力不同,对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不同
联系
“S”型曲线
“J”型曲线
项目
核心整合
题组集训
考点一
核心整合
题组集训
考点一
增长型
衰退型
稳定型
1:1:1
保持稳定
活动能力
核心整合
题组集训
考点一
核心整合
题组集训
考点一
A.若乙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中衰老个体将维持基本稳定
B.图中c点时,环境阻力最小,种群增长速率最快
C.若乙表示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通过镜检观察统计的结果比实际值低,因为其中有死亡的酵母菌个体
D.不同环境条件下,K值不变
核心整合
题组集训
考点一
考点一
易错警示与应考技巧
1.对“XXXXX”的理解
Nt=N0XXXXXt,XXXXX代表种群数量增长倍数,不是增长率。XXXXX>1时,种群密度增大;XXXXX=1时,种群密度保持稳定;XXXXX<1时,种群密度减小。
2.依据文字信息鉴别“J”型增长和“S”型增长
若题干中明确告知“无环境阻力”、“理想条件下”、“外来物种入侵的早期阶段”、“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信息时,表明此时种群数量呈现“J”型增长;若题中出现“有环境阻力”、“自然界中”、“自然条件下”、“资源和空间有限”、“实验室中模拟人工饲养条件”等信息时,表明此时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3.学会K值变动的解读
(1)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会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偏离K值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使种群密度回到一定范围内。
(2)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
核心整合
题组集训
考点二
核心整合
题组集训
考点二
核心整合
题组集训
考点二
核心整合
题组集训
考点二
2.(2014XXXXX**_*某果园发生了虫害,该虫害是由害虫A引起的。害虫招来了一种小蜂和一种小鸟,小蜂把卵产入害虫A体内,孵出的小蜂幼虫吃空虫体后羽化飞出,再攻击害虫A的其他个体。小鸟特别喜食害虫A,也捕食小蜂。在体内有小蜂幼虫的害虫A中,有些个体常疯狂地摇摆身体,因而容易被小鸟发现而被捕食。回答下列问题:
(1)小鸟和小蜂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
(2)小鸟捕食疯狂摇摆的害虫A,对A种群的生存____(填“有利”、“不利”或“无影响”),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体内有小蜂幼虫的害虫A摇摆身体为小鸟提供了一定的信息。在生态系统中,信息对种间关系就有__________作用,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捕食和竞争
捕食者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和年幼的个体,客观上促进了种群的发展
调节
有利
核心整合
题组集训
考点二
核心整合
题组集训
考点二
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而从裸岩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
光裸岩石上开始的演替为初生演替,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变快
未发生改变
考点二
易错警示与应考技巧
2.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
3.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起点不同,因而速度不同。演替的最高阶段受无机环境的限制。恶劣的条件下,群落的演替不一定能达到最高的森林阶段。
1.不要把“竹林中的竹子整齐一致”误认为是群落的结构特征,这里的竹子属于种群范畴。
4.影响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有三类,群落内部因素(如群落中植物繁殖体的迁移)、外界环境因素(如气候的变化和大规模的地壳运动)和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远远要超过其他所有的生态因子。
核心整合
题组集训
考点三
核心整合
题组集训
考点三
考点三
易错警示与应考技巧
1.标志重捕法误差归纳
(1)统计值比实际值偏大的原因:
①标志物易某某②被捕一次后,难以被再次捕获
(2)统计值比真实值偏小的原因:
①标志物影响了动物活动,导致更易被捕捉
②调查期间有较多个体出生或迁入导致统计值偏大,若有较多个体死亡或迁出,则统计值将偏小。
2.样方法误差归纳
(1)未做到“随机”取样。
(2)未找到“分布比较均匀”的地块,导致数量“过密”或“过稀”。
(3)未对“多个”样方取平均值。
(4)样方边线上的个体未做到“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而是全部统计。
考向一
Ⅱ
55亿
e
e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
增加老鼠生存环境阻力,使其环境容纳量降低
[例2]被弃耕的农田多年后将演替至顶极群落(演替所达到的最终平衡状态),其上物种甲、乙、丙的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的影响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考向二
(1)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该弃耕农田最终将演替到相对稳定的________阶段,这种演替属于________。
(2)物种甲、乙、丙在演替的不同阶段开始生长,最先定居于该生态系统的物种可能是________,至顶极群落后三者在垂直结构上的分布自下而上依次为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中,物种甲种群的增长会受到其他生物及无机环境的抑制,这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________调节。
森林
次生演替
丙
丙乙甲
(负)反馈
练考题
练考题
2头XXXXXkm-2
2.2头XXXXXkm-2
(2)由于乙种动物以甲种植物为食,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导致乙种动物的数量减少,从而导致甲种植物数量的增加[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种群和群落》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