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有引力定律》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本文由用户“zhnagxm66”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6 20:16:51 举报文档

以下为《《万有引力定律》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万有引力定律》教学设计

武安三中 张某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得出的思路和过程,知道重物下落和天体运动的统一性;

2.理解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公式,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得出的意义;

3.知道任何物体间都存在着万有引力,且遵循相同的规律;

4.了解万有引力常量的意义及测定方法,了解卡文迪许实验室。

二、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研究过程中根据事实和分析推理进行猜想、假设和检验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结合“月—地检验”,经历思维程序“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理论分析→实验观测→验证结论”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过万有引力常量测定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科学的方法论和物理常量数量级的重要性

2.认识天文观测、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等科学意识和方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并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认识观。

3.学习科学家们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和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善于探索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1.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思路和过程。

2.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公式。

【教学难点】

1.对万有引力定律及物体间距离的理解。

2.对万有引力定律普遍性的理解:任何物体间都存在着万有引力,且遵循相同的规律。

【教学方法】

阅读思考、猜想假设、分析推理、事实验证、归纳总结、讨论交流、练习巩固。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追寻牛顿的足迹学习了行星运动的动力学问题,找到了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规律,根据其引力的作用规律,完全可以解释行星的运动了。正是由于行星受到了太阳对它的引力作用,行星才不会飞离太阳,而是按照开普勒发现的三个规律绕太阳运动。

在上一节学习的基础上,继续追寻牛顿的足迹,通过重新“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体会科学规律发现的思路和过程.

二、新课教学

1.是什么原因使行星绕太阳公转而没有离开太阳?

牛顿: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使行星绕太阳公转不能飞离太阳.

2.是什么原因使月球绕地球公转而没有离开地球?

3.是什么原因使人造卫星绕地球运动?

4.地面上的物体,被抛出去后总要落回地面,是什么原因使物体不离开地球呢?

(一)引力的猜想

事实: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使行星绕太阳公转而不飞离太阳.

猜想: 地球对月球的引力使月球绕地球公转而不飞离地球!

地球对地面上苹果的引力使苹果不离开地球!

拉住月球使它围绕地球运动的力,与拉着苹果下落的力以及地球、众行星与太阳之间的作用力是同一种力,遵循相同的规律?也就是说我们上节课所学习的天体间引力的规律是否具有普遍性呢?

科学离不开事实。牛顿为了验证这个想法的正确性,做了“月—地检验”。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然后回答检验的思路。

(二)月--地检验

月地间引力与地球吸引物体的力相同——月—地检验,验证猜想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理解月—底检验的思路。按如下思路逐步显示。)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地面物体所受地球的引力与月球所受地球的引力是同一种力。

牛顿并没有就此止步。我们也应该想到,能否再进一步推广呢?也就是说任意物体间都有平方反比关系的吸引力吗?

大胆设想:假设任意物体间都有平方反比关系的吸引力作用.

问题1:地面上的两个物体间是否存在引力?

问题2:若地面上的两个物体间存在引力,为何两个物体没有在引力作用下紧靠在一起?

(因为身边物体的质量比天体的质量小得多,我们觉察不出罢了)

这个假设果真正确的话,我们可以大胆地把上面的结论推广到宇宙中的一切物体之间。牛顿就这样地将之推广了,于是就有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万有引力定律的问世。

(三)万有引力定律(天地统一,得出万有引力定律)

(1)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的质量m1和m2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r的二次方成反比。

(2)公式:

(3)单位:质量m——Kg

距离r——m

力 F——N

常量G ----NXXXXXm2/kg2 ( 数值上等于两质量各为1Kg的物体相距1米时的万有引力的大小)。

(4)距离r的确定:

可视为质点的物体,则为质点间的距离;

对均质球体则是两个球心间的距离。

(5)意义:揭示了地面上物体运动的规律和天体上物体的运动遵从同一规律,让人们认识到天体上物体的运动规律也是可以认识的,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给人们探索自然的奥秘建立了极大信心, 对后来的物理学、天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万有引力定律清楚地向人们提示,复杂运动的背后隐藏着简洁的科学规律;它明确地向人们宣告,天上和地下都遵循着完全相同的科学法则。

(四)引力常量(介绍卡文迪许扭秤实验装置。)



卡文迪许则巧妙地利用和改进了扭秤装置,测出了引力常量G。万有引力定律的检验需要大量的事实,卡文迪许测定引力常量的实验是其他检验无法代替的,它为万有引力定律的普遍意义奠定了强有力的实验基础。如果没有G的测出,则万有引力定律在许多问题的应用受到限制。正是由于卡文迪许测出了引力常量G,才使得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的发展上起了重要的作用。

(五)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科学研究方法。)

我们从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作用出发,根据类比事实将“平方反比关系”的作用力进行猜想和假设、检验和推广,从而得出万有引力定律。

(六)课堂练习

1、要使两物体间万有引力减小到原来的1/4,可采用的方法是( ABC )

A.使两物体的质量各减少一半,距离保持不变

B.使两物体间距离增至原来的2倍,质量不变

C.使其中一个物体质量减为原来的1/4,距离不变

D.使两物体质量及它们之间的距离都减为原来的1/4

2、关于万有引力常量G,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D)

A.在国际单位制中,G的单位是Nm2/kg

B.在国际单位制中,G的数值等于两个质量各1kg的物体,相距1m时的相互吸引力

C.在不同星球上,G的数值不一样

D.万有引力常量G是由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测出的

(七)布置作业:课本P41问题与练习

2.大麦哲伦云和小麦哲伦云是银河系外离地球最近的星系(很遗憾,在北半球看不见)。大麦哲伦云的质量为太阳质量的倍,即,小麦哲伦云的质量为太阳质量的倍,两者相距光年 (光年是长度单位,等于光在真空中一年传播的距离),求它们之间的引力。 解析:根据万有引力定律:



。

点拨: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是很大的。

3.一个质子由两个u夸克和一个d夸克组成.每个夸克的质量是7.1XXXXX10-30?kg,求两个夸克相距1.0XXXXX10-16?m时的万有引力.

解:由万有引力定律,则两个夸克之间的万有引力:

F=?N=3.36XXXXX10-37?N

答案:3.36XXXXX10-37?N

【板书设计】

6.3万有引力定律

1. 天体间引力规律的普遍性——科学推理,萌发猜想;

2. 月地间引力与地球吸引物体的力相同——月—地检验,验证猜想;

3. 任意物体间的吸引都有平方反比的关系——解放思想,大胆推广;

4. 万有引力定律

(1)内容

(2)公式:

(3)距离r的确定:

可视为质点的物体,则为质点间的距离;

对均质球体则是两个球心间的距离。

5. 扭秤装置巧改造,引力常量被测出——天才发明与天才借鉴。

英国 卡文迪许 G =6.67XXXXX10-11NXXXXXm2XXXXXKg-2

《万有引力定律》教学反思

武安三中 张某某

物理学科的教学,讲究的是科学性、严谨性、条理性。因此,有些表面上看起来相近的事物,其本质却是大相径庭。而在日常的教学中有些规律我们自认为给学生以讲的原理明确,条理清淅。但在学生理解时却总是表现的似是而非,模棱两可,这时就要求老师给他们指出一条迷雾中的光明之路。

月地检验这部分是本节课的难点。我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讨论探究检验思路,进行定量计算,掌握月地检验,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猜想的正确性,增强学生的理性认识,学习物理规律提出猜想—理论推导—实验检验的科学研究方法,同时经历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万有引力定律是本节课的重点。得到万有引力定律后,我引导学生体会物理学许多重大理论的发现,不是简单的实验总结,它需要直觉、想像力、大胆的猜想和假设;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表达式,思考定律的使用条件;通过介绍卡文迪许的扭秤实验,使学生体会精巧的实验方法,知道科学研究的长期性,提高学生的科学价值观;通过题目练习,学生进行估算和比较,从中锻炼学生的估算能力,体会万有引力常量数量级的重要性,加深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最后,我通过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知识网络,帮助学生构建好自己的知识框架,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本节课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能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教学思路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实际运作的效果十分突出,课堂结构安排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整体设计紧密,较合理,可以借鉴的地方还是有的。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也反思我在教学中存在的很多问题。首先,落实不到位。本来应该当时落实没能及时落实。再有就是教学过于死板,平时让学生参与的机会较少,总是满足于自己一言堂。不给学生机会出错,而学生从自己的错误中得到的认识会更加深刻。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万有引力定律》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