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本文由用户“zhang19871111”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7 13:47:12 举报文档

以下为《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姓名

?程某某

工作单位

?***学



学科年级

?高三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设计(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要求明晰、具体、可操作性。)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量的概念.

2.知道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

3.知道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

4.知道电荷守恒定律.

5.知道什么是元电荷.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初中知识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

2、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

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



二、教学重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点、难点)



?重点:电荷守恒定律

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三、学情分析(分析学生的知识起点、技能起点和态度起点)



?本节关键是做好实验,从微观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了使物体带电的理解,电荷守恒定律便水到渠成,进一步巩固高中的守恒思想。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习惯。通过阅读材料,展示物理学发展中充满睿智和灵气的科学思维,弘扬前辈物理学家探寻真理的坚强意志和科学精神



四、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本节从物质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使物体带电的方法。给学生渗透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想。摩擦起电、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电荷量的概念初中已接触,电荷守恒定律对学生而言不难接受,在此从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做本质上分析,使学生体会对物理螺旋式学习的过程



五、教学方法设计(针对学习内容,设计教与学的方法)



?使用幻灯片时充分利用它的高效同时,尽量保留黑板的功能始终展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努力使实验简化,给学生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善于从简单中捕捉精

彩瞬间,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体验科学(阅读材料)。

练习题设计力求有针对性、导向性、层次性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演示摩擦起电,用验电器检验是否带电,让学生

分析使金属箔片张开的原因过渡到接触起电。

仔细观察从靠近到接触过程中还有

哪些现象?──靠近未接触时箔片

张开?张开意味着箔片带电?看来

还有其他方式使物体带电??

其带电本质是什么?设置

悬念。?



?再演示,靠近(不接触)后再远离,箔片又闭

合,即不带电,有没有办法远离后箔片仍带电?

提供器材,鼓励学生到时讲台演示

得出静电感应和感应起电?



七.形成性练习题(依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练习题)



?

?【例1】 在真空中同一条直线上的A、B两点固定有电荷量分别为+4Q和-Q的点电荷。①将另一个点电荷放在该直线上的哪个位置,可以使它在电场力作用下保持静止?②若要求这三个点电荷都只在电场力作用下保持静止,那么引入的这个点电荷应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电荷量是多大?

解:①先判定第三个点电荷所在的区间:只能在B点的右侧;再由,F、k、q相同时 ∴rA∶rB=2∶1,即C在AB延长线上,且AB=BC。

②C处的点电荷肯定在电场力作用下平衡了;只要A、B两个点电荷中的一个处于平衡,另一个必然也平衡。由,F、k、QA相同,Q∝r2,∴QC∶QB=4∶1,而且必须是正电荷。所以C点处引入的点电荷QC= +4Q



八、板书设计



电荷

1.两种电荷: 2.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3.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二、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量 元电荷  比荷

?

?































?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