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
***学 马某某
【教材分析】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光的折射”和“透镜”课程内容之后编排的。本节内容既是对学生已了解的凸透镜成像情况的进一步延伸,又是凸透镜应用的重要核心部分,同时又是照相机、显微镜和望远镜应用的理论基础。教材意在让学生经历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使学生在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同时,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知识,初步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在交流互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对今后的科学探究学习起到了引导作用。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但感性认识多于理性认识,对物理学习中的科学探究,学生并不了解,存在盲目性。如何进行科学探究,需要教师利用本节课内容为载体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学生在学习探究过程中,学习物理知识、培养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
2.乐于参与、试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2.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立起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必然联系。
教学准备:凸透镜、蜡烛、火柴、光屏、光具座。
【设计思想】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之中。
2.通过探究与活动,实现两个目标:一是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与技能,二是使学生通过体验活动,在学生的认知冲突中,引导学生认识焦距在凸透镜成像规律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3.通过对教材创造性的处理,设计一个符合人们认知规律的科学探究过程,引导学生勇于动手、大胆发现、勇于创新。正是这样一个“逆向思考”的过程,有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真正过程,学习如何进行科学探究,明确科学探究的真正含义,更能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有利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教学简单流程】
/
【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
?
?
?
?
引入新课
教师演示:
1.看看老师的脸。
2.这边同学看看它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条件:透镜离脸较近)
3.真的是这样吗?展示给另一边同学。(条件:逐渐增大透镜与脸的距离)
?
?
?
观察教师的表演。(预测:会做出相应的反应)
创设情景,建立矛盾冲突,激发学习兴趣,引发求知欲望。
进行
?
?
?
新课
热身体验
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示上节内容(照相机、放大镜)。
问:回想一下,凸透镜都能成什么样的像?
教师:能亲手找到这些像吗?
回答问题,
初步思考如何找像。
1.通过动漫图片,维持由引课激发起来的学习兴致。
2.回顾旧知,为本节内容作铺设。
介绍器材。
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点拨,共性问题可以示范处理。
1.分组体验凸透镜的成像情况
2.做示范展示
1.探究前的热手过程,引发实验动机。
2.能让学生会找像,提高实验技能。
3.引发猜想。
提出问题
?
确定方案
1.引导学生根据现象提出猜想,并制定实验方案,在此给予评价。
2.提示注意应围绕要研究的问题,进行以下环节。
提出问题与制定方案过程:
1. 提出猜想,并能说出猜想依据。
2.分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解决问题的意识。
2.树立合作意识。
?
?
发现规律
1.给出焦距这个物理量后,引导学生进行数据间的比较。
2.引导学生发现物理规律。
3.引导学生领会本节探究过程的含义。
1.进行数据间的比较,发现问题、提出困惑、总结规律。
2.树立坚持一定成功的意识。
1.完成本节的重点内容。
2.深刻理解科学探究的含义及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
验证规律
观点提升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再做 p67 的实验,看能否再次发现问题
1.根据所得规律,填表 P67 表格中像的性质。
2.分组验证前面所得的实验规律。
1.完善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体会验证过程的重要性。
2.回归教材,提升观点
?
?
课堂反馈
同学们,这块凸透镜为什么能让老师的脸成不同的像呢?同样是这块凸透镜还能成什么像呢?
说出观点
?
首尾呼应,
认知完善。
?
?
?
课堂小结
多媒体:
我体验了……
我感悟了……
我收获了……
…… ……
?
学生谈感受
?
内容的再现
思维的梳理
认识的整合
教学的升华
板书设计
三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
?
教学反思
?
本节课已经试讲,引课的演示实验现象生动有趣,抓住了学生心理,学生迅速进入到教学情境中。教学过程环环相扣,逻辑性强。
由于学生没有进行系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和逻辑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在估测虚像像高、像距等方面遇到较大的障碍,难点的突破较难进行。通过不断的改进,使学生在这些方面的操控更加简便,便于设计流程的实施。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