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第3节 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成像》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是初中新课程光学很重要的内容,目的是通过让学生经平面镜实际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定律的重要应用。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经常遇到,学生对此非常熟悉,但学生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缺乏理性认识和科学探究。
教材在这部分知识上,突出了以下几点:(1)突出自主探究。教材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采用等效替代法,寻找平面镜成的像,在此基础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位置等特点。(2)本节课围绕科学探究的几大步骤:发现问题→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合理探究,避免盲目性。在学生遇到问题时,给予合理的点拨,最后由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结论。
平面镜成像现象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已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但他们在认识上还有很大的误区。比如:物体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所成的“像”与“物”完全相同;“像”和“影”以及“实像”和“虚像”的成因分不清楚等。初二的学生初学物理,喜欢动手,好奇心强,对探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很多同学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动手技能也比较差,需要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比如:有些同学理解接受能力较差,需要老师在实验过程中给予一些指导和帮助;个别同学自制力较差,喜欢上课开小差,需要老师给予一些关注,防止他们注意力分散。而有些同学则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很强,可以让他们带动一些物理基础较差的同学更好地参与实验。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1)知道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和光的反射规律。(2)了解生活中镜子、玻璃、水面都可以成像等现象。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导入新课时,可以做一些小活动,以求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要注意引导,以期探究步步深入。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虚像的概念。
2.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知道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学生的交流活动,形成相互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初步培养学生信息交流和评估的能力。
3.通过小游戏,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让学生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初步形成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利用实验现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平面镜成像原理。
教学难点
1.平面镜成像作图。
2.虚像的概念。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演示用:多媒体平台、玻璃板、平面镜、国旗。
学生分组用:玻璃板、两支等长的蜡烛、火柴、白纸一张、平面镜。
导入新课
以师生互动游戏引入:学生背对老师站立,要求学生利用器材,判断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一些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例如:
(1)游戏中学生是怎么发现的?
(2)游戏中的情境在生活中是否出现过?
学生回答后引出新课。
什么是平面镜?
表面平滑且能反光的镜子
推进新课
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活动引入:学生照镜子,观察自己在靠近或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设计意图:为学生猜想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提供形象、直观的感性认识。
1.提出问题
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
由此引入“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
2.猜想与假设:鼓励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切身体验大胆地进行猜想,说出猜想依据。对于学生的猜想可不置可否,然后问他们“你们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吗?”在学生强烈求知的情绪中进入下一个环节。
说明: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本节重点用实验验证学生提出的以下猜想:
a.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b.像是“近大远小”的,还是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并告诉学生,随着学习的深入将会逐步验证同学们提出的其他猜想。
c.制定计划并设计实验:
说明:实验分两大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探究猜想1,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第二部分探究猜想2,像是“近大远小”的,还是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验证猜想1: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
①设计实验:(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设计验证猜想1的实验方案,最后选出小组代表说明自己的想法与计划安排。要求说出所选器材,选择原因,器材的组装方式,具体计划安排。教师针对交流中暴露出的问题加以修正,并梳理学生的设计,筛选出最合理的探究方案。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方法,并从中初步学会如何设计实验方案。在学生小组交流的过程中主要解决以下问题:[来源:***]
A.如何确定像的位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放在成像的位置,直到看上去与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像的位置。
B.怎样判断后面的蜡烛与像已经完全重合?在玻璃板的前面左右改变眼睛的位置,直到从不同位置看起来后面的蜡烛和像完全重合为止。(如果学生课前做好预习,这些问题学生能自己找到答案,并能设计出验证猜想1的实验方案)
C.实验时,为什么要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这个问题提出后,多数学生茫然,他们急切地想知道答案)解决方法:教师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分别去确定平面镜和玻璃板中像的位置。实验过程中学生会发现,看不到平面镜后面的蜡烛,无法知道它是否与像完全重合,所以不用平面镜。而使用玻璃板成像时,可以看到后面的蜡烛是否与像完全重合,所以使用玻璃板。通过此实验可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替代法”。
②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A.学生实验时,教师巡视观察,提供帮助,找到学生实验小组中有代表性的操作,收集实验过程中的问题,为交流和评估环节做准备。
B.引导学生要多次实验,寻找普遍规律。
C.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各学生小组的实验记录和数据,各小组派代表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即: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D.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物像连线与玻璃板所在直线,这两条相交的直线有什么位置关系?学生很容易发现平面镜成像的又一特点:物、像的连线跟镜面垂直。
说明:探究是本册教材的特点,但我们在课堂中的这种探究与科学家进行的探索研究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有一定的时间性和目的性,所以需要有教师引领同学按照步骤进行,但它绝不同于过去的学生实验,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可尽情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真正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同时,通过本次探究的练习使学生更熟练地掌握了探究的一般过程,更熟悉于这种学习方式。
验证猜想2:像是“近大远小”的,还是像与物体大小相同。
1.设计实验:学生利用高度不同的蜡烛分组讨论、设计验证猜想2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小组间的方案交流。
学生方案: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点燃其中一支蜡烛放在离玻璃板远近不同的位置,拿另一支蜡烛移到成像的位置,比较像与后面蜡烛的大小关系。XXXXXXXXXX(出示课件:展示梳理后的设计方案)
2.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各小组采用不同的方案进行实验,并派学生代表表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从而得出“像和物的大小相同,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无关”的结论。
说明: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表达、交流、合作能力,培养团结与合作精神。
把测量结果填入下表中
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
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物体与像大小的关系
物体与像的连线与平面镜的关系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二、平面镜成虚像
问题:对于平面镜的像是靠光的反射形成的,我们能看见物体,是因为有光射入眼睛,我们能看到物体在平面镜里的成像,成像的光是从哪里来的呢?解释书中的图,让学生了解书中的光路是如何画出来的。
1.先给出一个发光点S,然后提问学生:
你们知道S能发出多少条光线,方向如何?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有多少条?
点评:S能向四面八方发出无数条光线,所以射到平面镜的光线有无数条。
2.解释选出一条入射光线,并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再选出另一条入射光线,并画出它的反射光线。这两条反射光线沿传播方向能否相交?如果人的眼睛正处于这两条光线传播的路径上,会觉得这两条光线是从哪里发出的?并在图上画出一只眼睛。
分析可知:①这两条反射光线不能相交。
②当眼睛正处于反射光线的路径上时,根据光线直进的经验,眼睛会觉得反射光线好像是从它们的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的交点SXXXXX发出的。边讲边把这两条反射光线用虚线向镜后延长,得交点SXXXXX。
结论:
①SXXXXX是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延长线的交点。但镜子后面实际上并没有这个发出光线的点,所以SXXXXX叫虚像。
②物体上的每个点在镜子里都有一个像点,所有的像点就组成整个物体的虚像。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三、平面镜应用
(1)远古时期,人们就会利用平静的水面作镜子来梳妆打扮。我国大约在四千年前的夏某某,就有了铜镜。在战国时代,铜镜盛行,制作精美,但是,都是贵族妇女才能使用。
(2)光污染
课堂小结 :学生对学完成
板书设计
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 表面平滑且能反光的镜子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像与物体的大小
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平面镜成虚像
3.平面镜成虚像
4.平面镜应用
课堂练习
1.身高1.6 m的人站在穿衣镜前,离镜0.5 m,他在镜中的像高 ,像离镜 ;当他后退0.5 m时,像高和像到镜面的距离分别是 、 。
2.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与( )
A.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 B.平面镜的大小有关
C.物体的大小有关 D.物体放的角度有关[来源:***]
课后反思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学
陈某某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