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中的公式和函数一课的教学设计

本文由用户“我为何求”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7 07:51:01 举报文档

以下为《Excel中的公式和函数一课的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Excel中的公式和函数》一课的教学设计

**_* 尚景春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让学生学会在Excel中运用公式和函数计算数值的操作方法,会计算一些数的和、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等的计算。从而提高学生科学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本课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确定“激起——探究——归纳——应用”的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发现问题,明确目标

根据心理学原理,学生的积极“三动”(动手、动脑、动口)常常是从遇到问题引起的,所以引发一个集中学生注意力的焦点,最好是一个能引起学生惊异的事件或现象开始教学,让学生充满探究的欲望,所以本课在引入新课时教师利Excel,展示“2018年10月计件工资表”提出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从而明确学习目标。

2、多边探索,体验探究,点拨指导

这一阶段是本课的核心部分,教师把探究的问题、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例如,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对求钻床工资、铣床工资和本月总工资这部分内容,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让学生围绕探究目标进行读书、观察、探究、验证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思维中产生灵感,体验“探究”的乐趣。教师通过多媒体系统给学生创造“探究性学习氛围”,教师在巡视过程中不断对学生进行指导。

3、交流总结,解决问题,内化发展

此环节是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对探究的结论进行归纳总结,从而使教师预设的问题得以解决。例如,本课在讲解“如何运用公式和插入函数”的操作方法时,教师让学生把自己探究的“成果”通过多媒体,配合自己的语言,展示给全体学生,完成知识结构的重新组合,将内化了的知识或者技能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教师及时纠正错误,指点迷津,形成正确的技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4、拓展延伸,问题徖移,发展知识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将获得的新知识、新方法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这一环节设计操作型练习题,强化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使知识得以拓展延伸。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知道运用公式和插入函数的方法,能制计算出一些数据。

2、知道公式和函数的使用方法,正确计算数据。

能力目标:

1、使学生会在Excel中运用公式和函数计算的操作方法。

2、能在Excel中正解计算出数据的操作。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计算机,热爱科学,努力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公式和函数的运用。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数值的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媒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想



一、导引目标,激发兴趣

课件

1、老师出示:2018年10月计件工资表,让学生计算钻床工资、铣床工资和本月总工资。

2、找学生说说计算方法。

3、引出课题,板书:Excel中的公式和函数。

1、学生计算。

2、学生说出算法。

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也为学生自主学习打下伏笔。



二、创设条件,自主参与。



1、让学生读书,思考如何输入公式?

2、老师给学生演示:钻床工资的公式输入方法,请同学们计算铣床工资和本月总工作。同学之间可以探讨,也可以向老师求助。

3、老师,巡视指导。

1、学生读书,思考公式的输入方法。

2、学生计算铣术工资和本月总工资。

3、学生通过操作明确公式输入的方法。

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对于学困生,教师要多加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组织研究,体验发现。



1、组织学生展示尝试的收获。请学生到教师机上操作输入公式的方法。

2、让学生尝试操作插入函数的方法。过程中你有什么难题还没有解决。

3、老师解决学生的难题。

4、小结,输入公式、插入函数的方法。

1、学生根据自己的实践体验,一边说一边操作。

2、学生操作插入函数的方法。

3、说一说自己遇到的难题。

4、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来解决难题。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说话、操作等方面的能力。



四、引导创新,应用实践。



1、利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完善:高一年级第三次月考成绩。

2、巡视指导。

3、教师点评。

1、学生操作。

2、作品展示。

3、学生自评、互评。

让学生将所学的内容得以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五、反思小结,巩固提高。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用什么收获?

2、出示练习题:基

1、学生说一说自己想说的话。

2、通过三类练

通过这样的练习来使学生掌握







础练习题,输入公式的操作步骤,常用函数你认识哪些?数据变化时,计算的结果怎样?

习题,使全体学生掌握输入公式插入函数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Excel功能的方便、快捷、高效的特点。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反思:

1、注重德育教育。

从培养学生的目的看,要树德立人。我在备课时非常重视这一方面,课前引入注重从生活学习中举例,课后延伸再回到生活学习中,从而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学习中。教育学生爱劳动,从劳动中体会父母的辛劳,养成感恩之心,尊敬老师之心;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之情;通过学习知识技能,培养学生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的大胸怀。

2、认真分析教材。课前,我认真分析和研究教材,整理出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并大致设计出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为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此外,我还对教材做出了合理的延伸:将知识技能充分与实际结合,让学生理解不同类型的计算采用不同的公式或函数,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并且能运用得恰到好处。

3、从学生出发。课程设计中,我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知识。首先,我通过展示月考成绩统计的优点,培养学生对电子表计算的兴趣。然后再由最基本操作方法出发,让学生能很快的掌握知识,使学生尝试到胜利的喜悦、从而更加喜欢后面的重难点内容。

4、有趣的练习。为了促进学生做练习的积极性,我搜集和学生相关的各种数据作为题目的素材,并设计出和教材结合、题目新颖的练习题目。这样,学生能在练习中找到乐趣,从而能主动去探究、去学习,能更好的掌握技能。

《Excel中的公式和函数》一课教学流程图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Excel中的公式和函数一课的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