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诗歌景物形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或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景象——借景抒情
事物——托物言志
形象鉴赏 XXXXX 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也叫意象,指借景抒情诗中的景物,是诗人的情感载体。
诗歌往往借助客观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或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看法。
传统意象
象征意象
(一)意象
比喻意象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某某。
——薛某某《人日思归》: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白《菩萨蛮》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某某《秋思》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范仲淹《苏某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夜雨寄北》
思
乡
怀
远
传统意象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戴某某《堤上柳》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雨时。
——卢某某 《送李端》
离
愁
别
绪
传统意象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菩萨蛮XXXXX书江西造口壁》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此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白居易《琵琶行》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秦观《踏莎行》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文天祥《金某某》
凄凉忧伤
传统意象
风急天高猿啸哀。 ——杜甫《登高》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某某》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某某《秋思》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李清照《声声慢》
凄凉忧伤
传统意象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李白《塞下曲》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李某某《古从军行》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边塞生活
传统意象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刘某某《赠从弟》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的《竹里馆》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XXXXX咏梅》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屈原《离骚》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高
洁
品
格
象征意象
(二)意境
诗人强烈的主观思想感情与生动形象的客观景物的有机结合,是诗词创造出来的一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概括意境常用术语:
苍凉悲壮,雄浑开阔(边塞诗多体现)
雄奇瑰丽,浩瀚辽阔(多传达豪情)
空灵高远,空蒙迷茫(多传达遁世脱俗)
清新明丽,宁静幽远(多传达闲适愉悦)
萧瑟凄凉,凄清冷落(多传达苦闷愁苦)
《鹿柴》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表现出 意境。
空寂幽深
《月夜》刘方某某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色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营造了一个 的意境。
清新明丽
夜半更深明月西挂照亮半边人家,
北斗星横卧南斗星也已倾斜。
今夜我忽然感到春天的温暖气息,
听得春虫叫声穿透绿色的窗纱。
《卜算子XXXXX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营造了 的意境。
孤独凄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营造了雄浑壮阔的意境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营造了清幽明净的意境。
意境题常见提问方式: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答题步骤:
1.描绘诗歌展现的图景画面;
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既忠实于原诗,又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象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表述,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
要答具体,切忌空洞
描画面+点氛围+析情感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描画面)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子衔着湿泥忙着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点氛围)营造了明净绚丽的氛围
(析情感)表达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的愉悦闲适之情。
(描画面)黄四娘家花儿茂盛遮蔽了小路,万千花朵压弯枝条。眷恋芬芳花间彩蝶时时飞舞,自由自在的娇莺恰恰欢啼。
(点氛围)营造了春暖花开,花香鸟语的美好氛围,
(析情感)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某某,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全诗描写了什么景色抒发了什么感情?
秋夜 (朱某某)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分析三、四句中作者营造的意境?
(描画面)窗外梧桐树缝的月影,斑驳地铺洒在冰凉的床席上,而从梧桐缝里看去,月亮是那么皎洁。
(点氛围)营造了一个凄清悲凉的意境,
(析情感)表达了诗人秋夜无眠的苦闷忧愁。
诗歌鉴赏景物描写方法
时空 (远近、俯仰、早晚、四季等)
感官 (嗅觉 、触觉 、 听觉、 味觉、 视觉)
动静 (动态、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以动写静)
虚实 (虚写 、 虚实相生、化虚为实)
色彩 (色彩鲜明、色彩斑斓 )
修辞 (比喻、拟人 、夸张、对偶 、用典 等)
联想、想象(虚写)
绘形绘色、正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点面结合、列锦、白描、衬托
2020-12-24
21[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诗歌景物形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