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设计(刘某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信息技术优化学科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姓名
刘某某
工作单位
徽州师范
年级学科
数学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在对平面向量坐标表示及坐标运算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的演绎、归纳、猜想、类比的能力得到发展,利用图形解决问题,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运算.
(2)利用向量的坐标可以使向量运算完全代数化,实现了形向数的转化.
(3)了解向量与其他知识之间的紧密关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索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分析和概括能力以及自主探究的能力,且对向量的知识有了比较深入的接触和认识,已经熟悉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维过程,能用向量语言和方法表述和解决数学中的一些问题。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一)复习回顾: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⑴ 单位向量都相等( )
⑵ 角坐标平面内x轴和y轴都是向量( )
⑶如果 e1 、e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的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x、y,使a = x e1 + y e2( )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二)自主探究:
1、创设情境(图示)
2、合作探究与指导应用
(1)向量的坐标表示:
师:向量的坐标表示的定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指正,并强调: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分别取与x轴、y轴方向相同的两个单位向量i、j作为基底.对于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可知,有且只有一对实数x、y,使a=xi+yj.这样,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都可由x、y唯一确定,我们把有序数对(x,y)叫做向量a的坐标.记作:a=(x,y)
(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法则
师:已知a=(x1,y1),b=(x2,y2),你能得出a+b,a-b的坐标吗?请同学们自己探究一下.
(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然后讨论交流)
由向量线性运算的结合律和分配律,可得:
a+b=(x1+x2 ,y1+y2),
a-b=(x1-x2 ,y1-y2)
师:通过以上计算,你能得出向量运算的加法法则、减法法则的运算法则吗?
生:两个向量和与差的坐标分别等于这两个向量相应坐标的和与差.
(三).尝试练习:
1.已知a=(2,1),b=(-3,4),求a+b,a-b,3a+4b的坐标.
学生练习,教师指名回答.
2.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三个顶点A、B、C的坐标分别是
(-2,1),(-1,3),(3,4),试求顶点D的坐标。
师:用哪些向量的运算可以求得点D的坐标?本题的解法比较多,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的知识自己设计解题方法.(学生思考)
师:你能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吗?
选择不同思路的学生回答,通过交流,加深对问题的认识,不同思路之间得到相互启发.然后选择不同思路的学生板书解题过程,其他学生各自解题,完成后与课本上的解答进行比较.
师:你能说说各种解法的特点吗?不同解法中体现了哪些数学思想?
请学生点评,教师总结.
(四).巩固练习:
1.已知向量a,b的坐标,求a+b,a-b的坐标:
(1)a=(-2,4),b=(5,2).
(2)a=(4,3),b=(-3,8).
(3)a=(2,3),b=(-2,-3).
(4)a=(3,2),b=(0,4).
2.已知a=(3,2),b=(0,-1),求-2a+4b,4a+3b的坐标.
3.已知A、B两点的坐标,求 的坐标:
(1)A(3,5),B(6,9).
(2)A(-3,4),B(6,3).
(3)A(0,3),B(0,5).
(4)A(3,0),B(8,0).
(五).课堂小结:
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⑵我们已经学习了利用图形来进行向量的运算,为什么还要引进坐标运算呢?
(六).课后作业:
⑴、课本114第1、2、3题。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⑴单位向量都相等( )
⑵角坐标平面内x轴和y轴都是向量( )
⑶如果 e1 、e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的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x、y,使a = x e1 + y e2( )
学生注意观察会形成认识冲突,产生一种认识的困惑,形成积极的探究动机,激发求知欲望。要求:把发现的问题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面对众多的问题,有的人能够及时发现,有的人则未能发现。善于发现问题,才能提出问题,思维活动才能得以展开。因此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教师设计创设的情境,适当启发引导。
2.自主探究:
(1)向量的坐标表示:
(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法则
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然后讨论交流
1、创设情境(图示)
2、合作探究与指导应用
3.尝试练习
1.已知a=(2,1),b=(-3,4),求a+b,a-b,3a+4b的坐标.
2.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三个顶点A、B、C的坐标分别是
(-2,1),(-1,3),(3,4),试求顶点D的坐标。
学生练习,教师指名回答. 不同思路之间得到相互启发.然后选择不同思路的学生板书解题过程,其他学生各自解题,完成后与课本上的解答进行比较。
选择不同思路的学生回答,通过交流,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课堂小结
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⑵我们已经学习了利用图形来进行向量的运算,为什么还要引进坐标运算呢?
讨论后教师小结。
讨论、总结、提高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根据这节课的内容特点,及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创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环节及方式,使之与“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协调整合及“四能”(能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力求使学生达到 “三会”的目的。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一)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单位向量都相等( )
⑵ 角坐标平面内x轴和y轴都是向量( )
(二)探究:
已知a=(x1,y1),b=(x2,y2),你能得出a+b,a-b的坐标吗?请同学们自己探究一下.
(三)练习:
已知a=(2,1),b=(-3,4),求a+b,a-b,3a+4b的坐标.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设计(刘某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