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七年级体育《立定跳远》教学案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七年级体育《立定跳远》教学案例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全面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努力践行“快乐体育”,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与气氛中,通过教师的参与引导,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自学、自练、自评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营造热烈快乐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始终处于想学、乐学、主动参与的状态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健身、在活动中合作、在活动中创新、在活动中健康成长.
二、教材分析:
七年级的跳跃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动作,技术比较简单,专业性不强,立定跳远主要是教会学生怎样摆臂,如何双脚踏跳双脚轻巧落地。它对于发展身体的跳跃能力以及促进下肢肌肉、关节和身体器官系统的发展,体验学习跳跃动作的乐趣,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教学,能促进学生身体机能的发展,提高学生灵敏、速度、力量和协调素质和能力。低年级立定跳远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学会两腿用力蹬地起跳,脚跟着地,落地平稳。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比较好动,他们对体育活动有广泛的爱好和兴趣,喜欢学习新的运动技能,一些简单的跳跃动作,学生在六年级时已经有所练习,到了七年级时,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各种方式的跳跃,如模仿小兔子、小青蛙、小袋鼠等动物的跳跃动作。对跳跃有了一定的认识。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在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能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避免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心理,使学生在愉悦的游戏中初步掌握立定跳远技术动作。
四、教学目标:
1、基本掌握立定跳远的方法,完成立定跳远的动作。
2、通过立定跳远学习,发展学生灵活、协调、速度等身体素质,增强下肢力量。
3、让学生亲身感受学中玩、玩中学的乐趣。
五、教材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跳跃运动的兴趣。
教学难点:双脚起跳,落地轻巧。
六、场地器材:
地点:篮球场
器材:小垫子6块,沙包6个。
七、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1、小青蛙回家
设计情景,一只聪明的小青蛙要回家,可是一只大蟒蛇横卧在小青蛙家门口睡着了,小青蛙怎样才能越过大蟒蛇安全回家?(引起学生思考:跳跃时某某,落地要轻巧。)师生共同参与游戏。
2、讨论尝试:
(1)怎样跳,才能和小青蛙一样,跳的高,落地轻?
(2)各小组利用小垫子进行练习,目标是落地轻,跳得远。
3、展示提高:
请各组分别展示,选出每组较好的同学,相互交流,然后同伴合作练习,共同提高
(三)、激活思维,拓展能力。
1、比比谁最好。
2、游戏:投准比赛。
(四)、延伸兴趣,恢复身心
1、请有才艺特长的学生表演节目,在欢声笑语中,学生间互相评价,教师进行点评。
2、教师对整堂课进行总结。
教学内容
1.立定跳远(小青蛙跳)。
2.游戏:打靶归来。
教
学
目
标
1.基本掌握立定跳远的方法,完成立定跳远的动作。
2.通过立定跳远学习,发展学生灵活、协调、速度等身体素质,增强下肢力量。
3.让学生亲身感受学中玩、玩中学的乐趣
课的结构
课的内容
指导与练习法
运动负荷
次
数
时间
开
始 部
分
1.整队。
2.学生报数。
3.教师宣布本次课内容、并提出练习要求和纪录要求。
1、体育班长整队学生站成四路横队。
如图:
△△△△△△△△△
△△△△△△△△△
△△△△△△△△△
△△△△△△△△△
◎
2、学生报数体育班长向老师汇报出勤人数。
3、教师提出要求:
<1>积极参与、认真练习。
<2>严格遵守纪录、注意安全。
<3>宣布本科内容。
1、
5、
准
备
部
分
游戏导入:
1、游戏:“红灯XXXXX绿灯”
方法:老师带领学生沿着画好的圆圈站好,让学生想像自己是一名技术出众的小司机驾驶自己喜爱的交通工具听老师口令绕圈自由翱翔。
2.游戏:“我是快乐的小青蛙”
方法:师说我是快乐小青蛙学生就哇XXXXX哇XXXXX哇(边喊边某某)
师遇到危险(生四处逃窜)
1.学生围圈站好如图:
2.教师变化口令,如:快车、慢车、红灯、绿灯等,学生随教师口令练习。当教师喊“红灯”学生迅速停止站好。
3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及表现力培养了学生正确的站立姿势和遵守纪律的习惯。
1.如上:学生站成圆圈听老师口令按游戏方法进行。
2.师对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
3. 让学生体会双脚同时蹬地起跳的动作要领。
2-4
'
10
'
基
本
部
分
一、“立定跳远“
重点:落地要轻。
难点:跳的高远。
动作要领:起跳时尽量用力前后摆臂,能够做到跳的又高又远落地较轻。
1、?组织学生分组练习---提出要求及注意事项后,组织学生活动。
2、练习中时刻注意安全。
3、检查、监督、指导学生活动情况。
二、游戏---打靶归来(抛物接力跳):游戏方法:1、把学生分成等分的四组。2、在场上画一条起跑线,离起跑线前10米处画一条终点线作为敬戒线。3、队员向警戒线外抛出毽子,成功后跑出去捡起毽子立定多级跳回来然后交给下一位,先完成的为胜。?游戏规则:1、抛出毽子时必须在警戒线外才算成功,在警戒线内算失败,要捡回来重新抛,直到成功为止。2、回来时必须是蛙跳,否则算犯规。
1.设计情景,一只聪明的小青蛙要回家,可是一只小狗在小青蛙家门口睡着了小青蛙怎样才能越过小狗安全回家?
2.引起学生思考:跳跃时某某,落地要轻巧。
3.师生共同参与游戏。
4.讨论尝试:
(1)怎样跳,才能和小青蛙一样,跳的高,落地轻?
(2)各小组利用小垫子进行练习,目标是落地轻,跳得远。
5.请各组分别展示,选出每组较好的同学利用现有的场地器材小垫子立放(一定高度);小垫子横放(一定远度),学生尝试双脚起跳越过,并做到轻巧落地。
1.学生按老师分好的四组站好进行游戏。
2.培养学生互相学习、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3.老师对比赛结果进行评定对所有同学进行鼓励性表扬。
要求:认真游戏,听从指挥,注意安全。
2-4
20
'
结
束
部
分
1.爱好表演。
2.课堂总结。
1.请有特长的同学表演节目。
2.老师对本节课的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同学积极表现。
3.学生自由活动放松。
1
5
器
材
小垫子6块,沙包6个
预
计
运
动
负
荷
生理曲线图
165
140
100
0 20XXXXX 40XXXXX
预
计
密
度
练习密度
40~45%
课后反思:
1、立定跳远是低年级跳跃动作的重点教材;是发展学生腿部力量和弹跳力的重要手段;另外,它对于发展身体的跳跃能力以及促进下肢肌肉、关节和身体器官系统的发展,体验学习跳跃动作的乐趣,有着积极的作用。我所任教的七年级小学生协调性较差,注意力较分散不易集中,理解记忆力也不够完全,因此,在教学时,我采取新颖、有趣的练习方式和手段,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如通过游戏或竞赛的方式,诱导学生进入角色,激发练习兴趣。
2、在教学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合作学习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主体,使学生在“乐中练,动中练,玩中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的兴趣。增强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创造力、表现力和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3、学习环境对发展能力、培养兴趣具有重要作用。本课依照课程标准要求,努力改革体育教学方法,尝试运用自主教学的形式,让学生有选择地从事学习活动。比如我在教学开始时让学生做“红灯XXXXX绿灯”的游戏,这样做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向主动,并且能够给学生多一点自主的选择,多一点独立的思考,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发挥。
4、本课力图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像在家中玩耍一样,设置一个亲切和谐、灵活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
5、本课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自控能力与认知能力均较差,但是它们具有好动、好玩、好思考等特点。所以在立定跳远教学时,综合运用练习、思考、探索、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逐渐完成探疑过程。这样不但学会了立定跳远的动作,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始终沉浸在良性的学习氛围中自觉、自主、能动地学习。
6、只要老师多动脑,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比赛中学习,那么学生得到的不仅是浓浓的乐趣,而且学到了本领。之后,我开始多与他们进行交流,真正让学生成为自主的学习,让他们不再死气沉沉的被动学习,也就是让孩子在"玩"中乐,在"玩"中学,在"玩"中练,把学习变成一种"享受"。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心理,也达到了这节课的目的。希望七年级的他们会更加阳光、自信。同时,我在七年级的体育教育教学中还要求新求变,与时俱进。
立定跳远易犯错误动作及纠正方法
一、屈膝,重心下降不准确,双臂后摆不到位。
产生原因:动作概念不清,预备姿势不准确。
纠正方法:讲清概念和要求,多练习预备姿势,注意屈膝程度,不能过高或过低,重心适度下降,拉开工作肌肉初长度,为蹬地做好充分准备。
二、蹬伸和摆臂不协调,有“耸肩”现象。
产生原因:协调性差。
纠正方法:讲清动作要领,“蹬伸”与“摆臂”是同时的!多做预摆动作和进行一些其他能提高协调性的运动,也可以设计多种发展身体协调性的练习来培养这种上下肢动作协调能力。
三、起跳前的垫跳动作。
产生原因:动作概念不清,过分强调起跳远度。
纠正方法:进一步讲解示范,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讲清在起跳时,不要有“投机”思想,以为“跨一步”起跳更远,那是立定跳远的违例动作,算一次跳远失败,不计成绩。多练习双脚同时用力向上起跳动作。
四、起跳方向不够正确。
产生原因:没有明确理解“前上方”的概念
纠正方法:讲清“前上方”概念的具体操作。一般“前上方”指45度方向,但在立定跳远中,人没有水平初速度,只有我们脚的蹬力,这个力在45度时,水平和垂直速度相等,要使这个蹬力让我们跳得远,势必不能太高和太低,应有一个合适的角度,实际练习中,建议在18度-24度,也就是说,在这样一个范围的“前上方”。如果起跳角度过大,属“高某某”,蹬力的水平速度过小,不利于我们跳的更远。如果起跳角度过小,属“平跳型”,蹬力的水平速度是变大了,但其腾空高度没有,会造成我们来不及做动作,甚至出现脚下“打滑”现象和身体前扑摔倒现象以及“分腿跳”现象。
五、蹬伸不充分,摆臂无力,身体不舒展。
产生原因:“蹬伸”概念不清楚,急于起跳,对摆臂作用没有正确认识。
纠正方法:进一步讲清“蹬伸”的技术要求,体现“充分”蹬伸,要做到“快速蹬伸”,让学生明确起跳时的爆发性用力,充分、快速地蹬伸髋、膝、踝三关节尤其是踝关节的充分蹬伸,对快速起跳有重要影响。同时也要加强“蹬摆配合”练习,良好的摆臂动作对起跳有着积极的作用。
六、收腹举腿不积极,“坐”着跳的现象。
产生原因:收腹举腿力量差。
纠正方法:进一步讲解示范收腹举腿的动作,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让学生正确理解和认识立定跳远动作的要领和方法,多做各种模仿练习、分解动作,强调放松、自然积极发展腿后部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注意蹬伸后的身体“一直线”效果,增加腾空时间,强调落地前收腹举腿的速度和时机,体会动作的“展”和“收”的协调配合。
可以多做仰卧起坐,悬垂举腿、原地收腹跳、踏板(跳箱)起跳等练习方法来培养学生空中收腹举腿的能力,掌握立定跳远的空中动作,以提高运动成绩。多做“蹬摆配合”动作的模仿练习,提高上下肢配合的协调性。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七年级体育《立定跳远》教学案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