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声声慢》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声声慢》教学设计
姚某某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李清照后期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
2、技能目标
学习李清照是如何写愁的,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
3、情感目标
体会李清照夫亡家破、饱经忧患和乱离的哀愁,感悟李清照坚韧、孤高的灵魂。
【教学重难点】
1、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象,体验愁情,渗透对学生诗歌诵读的指导。
2、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感悟词作愁的深刻意蕴和李清照孤高的灵魂。
【教学方法】诵读品悟法、情感体验法、探究学习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导入设计:1、上节课我们回顾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并学习了她的词《醉花阴》,这节课我们学习她的一首后期词作。这首词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全某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某某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力。
2、播放汪明荃演唱的《声声慢》意在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诗情画意气氛,让生更易融入到词的意境当中。
二、整体感知:
朗读《声声慢》师播放范读录音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根据预习时对这首词的理解读出感情来)
(2)分别请一到两名男生、女生诵读,其他同学聆听,点评,教师总结诵读要领。
(3)学生集体朗读
读罢此词,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愁
三、问题探究
1、如何写愁(赏意象 品愁情)
六幅图画的鉴赏:ppt展示(学生小组讨论,展示讨论结果)
(1) 寻寻觅觅图
环境:冷冷清清 乍暖还寒
动作感受:寻寻觅觅 最难将息
心情:凄凄惨惨戚戚
开头叠词营造了一种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奠定了全某某的情感基调。叠词作用:音乐美 、增强情感。
(2)晚来饮酒图
环境:晚来 风急
意象:淡酒 晚风
并非酒太淡,而是愁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晚风,渲染愁情
心情:淡酒无味只因心太愁苦
(3)雁过伤心图
环境:空中雁过
意象:雁 “雁”离愁的象征(悼亡之悲、怀乡之思)
心情:伤心
(4)黄花憔悴图
环境:黄花满地堆积,憔悴损
意象:黄花,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
憔悴损是自己因忧伤而憔悴
心情:强烈的反问,黄花更显出一个人无限的孤寂凄苦之情。
(5)梧桐细雨图
环境:细雨打梧桐
意象:“梧桐”,牵愁惹恨 “细雨”, 哀伤愁丝
心情:细雨落在梧桐上,又点点滴滴洒到地上。将凄凉的景色与痛苦的心情交融在一起,情景交融更添愁绪,使词的意境更为深远。
(6)独守空窗图
环境:空窗 黑
动作:守窗
心情:孤独难挨
2、为何生愁(ppt出示以下内容)
1127年:金灭北宋,夫妇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
1132年夏:再嫁张某某,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某某离婚。被判刑两年。
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看幻灯片学生总结:情愁--独居之寂寞
家愁--丧夫之哀
国愁--亡国之恨
怀乡之思????漂泊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
四、共同总结(明确技巧,品味效果)
1、此词采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纵观全篇,“乍暖还寒”的天气,晚来的急风,南去的大雁,满地的菊花,梧桐细雨,句句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而句句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抒情委婉,含蓄韵致。
2、叠词营造了一种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奠定了全某某的情感基调。叠词作用:音乐美 、增强情感。
五、拓展训练
点绛唇 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yG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有人认为“愁”字是本词的“词眼”,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六、课后作业:1、背诵全某某
2、一位女老板要创办一家房***,她特意请自己的中学语文老师***命名。老师接到这个任务后,将其命名为“易某某***”。假如你是这位老师的学生,请你写一段150字左右的文字,说明“易安”这一名称蕴涵的意义。
【板书设计】
《声声慢》
李清照
六幅图画:
寻寻觅觅图
晚来饮酒图 怀乡之思?
雁过伤心图 ??漂泊之苦
黄花憔悴图 ??亡国之恨
梧桐细雨图 ?丧夫之痛
独守空窗图
??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声声慢》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