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某某《声声慢》教学设计

本文由用户“YYYYZZZZGGGG”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9 06:37:05 举报文档

以下为《董某某《声声慢》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李清照《声声慢》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李清照前期的代表作,如《如梦令》、《一剪梅》等,也接触过其它抒写“愁绪”的作品,可以让学生展开联想,进行比较,更好地体会李清照词的妙处。

【教材分析】

本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在这首词中,作者的情绪虽然比较低沉,但却显示了她过人的艺术才华。词围绕“愁”展开,运用各种各样的手法来加强愁绪的渲染。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李清照后期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前后期作品的不同风格。

2、技能目标

学习李清照是如何写愁的,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

3、情感目标

体会李清照夫亡家破、饱经忧患和乱离的哀愁,感悟李清照坚韧、孤高的灵魂。

【教学重难点】

1、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象,体验愁情,渗透对学生诗歌诵读的指导。

2、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感悟词作愁的深刻意蕴和李清照孤高的灵魂。

【教学方法】诵读品悟法、情感体验法、探究学习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课前预习

熟读《声声慢》这首词,力求能背诵,回顾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和所学的其前期的作品。

二、课文导入——李清照前期代表作《如梦令》(引领学生回忆朗读)

从《如梦令》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见到一个什么样的清照呢?

明确:开朗活泼快乐

是的,因为少女时代的清照是快乐幸福的,所以她写出了清新明快的词作。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变迁,物是人非,沧海桑田,李清照在后期却写出了与《如梦令》风格截然不同的一首词——《声声慢》。这首词被誉为“千古绝唱”。下面,我们先一起来读读这首词。

三、朗读《声声慢》(先听范读,再找三名学生读,要求读出情感。)

四、整体感知

读罢此词,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愁

五、诗歌赏析——如何写愁

既然如此,我们就抓住这个“愁”字,看看清照是如何来写愁的。先来探寻第一个问题:

(一)怎样入愁

入,即进入,清照起笔就哭诉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寻觅觅,清照在寻觅什么呢? 动作 若有所失 寻觅无果

冷冷清清,是什么冷清呢? 环境 处境冷清 心境清冷

凄凄惨惨戚戚,又写出了清照什么样的心理呢?沉痛凄厉

所以,清照起笔就给我们定下了一个什么样的基调?悲苦愁绝

(二)赏意象 品愁情

同学们都知道,中国古典诗词主要是通过意象来传情达意。什么是意象呢,就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感情的物象。清照在写作愁情的时候,同样是借助一些意象来抒写。所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赏意象,品愁情。

1、清照在词中选取了哪些意象?

(学生:淡酒 晚风 孤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2、这些意象是如何表现出愁情的呢?——意象探究(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①小组交流探讨

②集体探讨(小组代表发言)

探讨明确:

酒 并非酒太淡,而是愁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

风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 ——杜甫 渲染愁情

雁 象征悼亡之悲、怀乡之思

黄花 喻憔悴的容颜 孤苦飘零的晚境

梧桐 一叶知秋 牵愁惹恨

细雨 雨滴梧桐 却敲碎人心 哀伤愁丝的象征

注意:1、古典诗词中传统的意象有着特定的内涵。

酒:愁文化 风:渲染愁情 雁:怀乡之思 音信之盼

黄花:憔悴的容颜 梧桐:牵愁惹恨 雨:哀伤愁丝

2、总结本词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淡酒 秋风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这首小令的后三句与“问我归期未”是什么关系?试从表现手法上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用西风、雁啼、红叶、黄花、芭蕉、雨声,点染出一幅萧瑟的秋景。

(2)①后三句并未从正面回答“归期”是否已定,而是以景某某,融情于某某,

②用北雁在长空里哀啼,行人在黄花疏篱边的痛饮,而秋雨打蕉,惊醒了神游故国的美梦,把“有家归未得”的矛盾心情和深沉乡思作了出色表达。

③句句写景,句句抒情,情景高度统一。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全某某。

2、练笔:“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是一幅绝美的黄昏雨意图,试把这幅画面用自己带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描绘出来。(30--50字)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董某某《声声慢》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