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教案

本文由用户“woaini_08123”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10 10:57:18 举报文档

以下为《《细菌》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细菌》教案

官 巍

一、课程标准解读

“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是“认识生物多样性”这一主题的一部分。作为生物界中的一个独特的生物类群,细菌的主要特征颇具特色,不仅反映出生物界的多姿多彩,也是揭示生物起源和进化秘密的一个重要证据。通过将细菌的主要特征和以前学习过的知识联系起来,更锻炼了学生比较、归纳等学习科学和科学研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它是在学生认识了细菌和真菌的广泛分布之后,再进一步的详细地了解微观的生物的种种奥秘。教材旨在让学生对细菌的发现史、显微镜下细菌的微观结构和其生殖以及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的功绩作以了解和认知,为后面学习细菌真菌对自然界的作用和人类对细菌真菌的利用奠定了基础。

三、学情分析

刚进入七年级的学生,在六年级时已经学习了植物和动物的细胞结构的内容,这为接下来学习细菌的结构做了相关的知识上的铺垫。此外,初二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水平,思维和学习能力也得到了一定发展,但知识储备欠缺,生活体验不足,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还不够成熟,尤其是我们学校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学习兴趣低,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动画演示巴斯德实验、数学计算等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加形象、直观。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 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② 通过与动植物细胞作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2、能力目标:

① 通过对细菌分裂后的细胞数目的计算,培养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② 通过了解巴斯德的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缜密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 通过观察图片、动画演示和比较探究等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通过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② 通过了解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去分析事物;并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五、教学重点

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结构及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方式

六、教学难点

巴斯德实验的理解;细菌的结构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

七、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八、教法与学法

教法:

讲述法、直观教学法、创设情境法、问题-探究-导学法等方法的综合应用。

学法:

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方法。

九、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回忆表达

畅所欲言

复习“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通过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细菌并不陌生,但又“看不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

自主探究

交流互动

学习新知

1、

细菌的发现

看书了解细菌的发现

简谈列文虎克是如何发现细菌的

出示阅读题

出示列文虎克的图片及其自制的显微镜做补充介绍

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既让学生认识到技术的进步推动科学的发展,又使学生体会自信与成功的快乐







观看、分析巴斯德的实验

了解巴斯德的贡献及后人对他的评价

动画演示并介绍巴斯德的科学研究过程,设计提出相关问题

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以此培养学生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





2、

细菌的形态

观看细菌的图片,感受细菌大小,说出其形态特点并尝试对其命名。

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三种形态的细菌的特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数学的方法计算细菌分裂的数目

谈学习的体验

通过引语引出细菌的生殖

引导学生进行计算(用表格提示降低难度)



在特定情境中运用数学计算工具解决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逐步形成多学科综合应用的能力

让学生明白讲究个人卫生的道理,并养成勤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三、总结提升

学生尝试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主要内容并给以及时评价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给学生创造展现自我的机会



四、拓展外延,

情感升华

知识抢答

展示抢答题目

布置阳光作业

用知识抢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与生活的关系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细菌》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