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品社学科育人的教学案例-何某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品社学科育人的教学案例
一、背景描述
四年级第一学期的品社主要围绕“上海”这一城市展开,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处的城市以及它背后的故事。而作为上海郊区学校的学生,其实许多孩子并不了解上海,甚至有的孩子没有去过**_*的地区。他们对课本上出现的一些上海特色地标性建筑感到陌生,常常不能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来。这样的情况随着教学的进一步开展尤为明显,这些对市区感到陌生的孩子,会逐渐失去一些自信度,在课堂上也是反响平平,神情多为落寞。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失去一定的学习兴趣,对课堂逐渐失去好感。
为了能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激发他们对品社学科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徐家汇’的由来”一课时,我除了带领学生去了解市区一些路名背后的故事及由来,还带领学生去了解了我们身边一些路名、地名的由来,如“卫零路、卫一路、卫二路、漕泾河、金山卫某某”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它们命名的规律。
二、课例片段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内容及要求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三、了解其他命名方式。
1、今天我们学习了“徐家汇”的由来,你还知道哪些命名方式吗?
2、理解“肇嘉浜”路名中“浜”的原因。
3、有关路名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进一步了解呢?
——学生交流(上网查阅、图书馆查阅书籍、询问老人等)
4、课前老师就让大家了解一些路名背后的故事,今天我们来一起交流一下。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再把你们讨论的结果填进这张表格里。
(之后由小组长交流反馈,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5、拓展衍生
师: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看看你们能不能由路名来猜测一下它们是如何命名的?
①地图一:城市名
师:一起来看看这张地图,你们发现了什么?没错,这些路名都是我们祖国其他地方的名字。
②地图二:过去的行业或者河流(重申路名中“浜”的含义)
师:再来看看这张地图,你们又有什么发现?肇嘉浜和漕溪路的由来是与从前这里的河流有关。船厂路与鲁某某是与这里过去的行业有关。
③地图三:历史人物
师:再来看看这张地图,这个就有一点难度了。(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想一想中山路、中山公园,你们觉得和谁有关?(孙中山先生)
指名交流
指名说
指名交流
组织小组活动
反馈成果
指名说
交流自己所知的命名方式,可以是和历史人物有关,也可以是和过去的行业有关等。
课前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
通过小组活动,收集相关路名以及它背后的命名故事。
了解上海路名与祖国其它地方名有关,感受上海海纳百川的精神。
了解上海路名与过去行业或河流有关。
了解上海的路名与重要历史人物有关,感受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影响。
意图说明:通过相关补充以及课前学生自己的资料收集,使学生在小组活动内人人可以参与,人人能有观点。并通过自己的调查,得出路名命名方式的不同原因。最后我以“中山路、中山公园”为例,引出对国家做出重要贡献的“孙中山先生”,以这些地名、路名与重要历史人物的联系,再次重申本课“徐家汇”与“徐光启”的联系。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小结
师:今天,我们通过路名了解了曾经在上海发生的故事,还了解了为上海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先人。下节课,让我们再走进上海的老建筑,去听听历史的回声!
2、讨论:金山卫某某名称的由来,以及金山区一些路名的由来。
生听
小组讨论
归纳总结,有着自己的心得体会。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讨论身边路名的命名方式。
意图说明: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路名的命名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由于课本内容都指向市区内的一些路名,我校学生难以建立起更深的情感基础,所以在本课结尾处,加入对我校周边路名、区名由来的讨论,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三、课例分析
想让学生用探究的方法了解路名、地名以及它们的命名方法,如果学生缺乏探究的兴趣,就无法使学生真正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更不用谈要怎样通过对地名背后的故事了解,让学生对一些为上海和国家做出贡献的人产生崇敬之情。所以,首先得让知识与学生建立一定的情感基础,就像一座桥梁将彼此连接,要让学生有情感依托,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吸纳知识,获得情感与价值上的提升。其次,随着对本地路名、地名的探究讨论,能使更多对市区感到陌生的孩子找回自信,真正利用他们身边的教学资源,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让本地的孩子更好地获得家乡归属感,让来自外地的孩子充分感受上海“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品社学科育人的教学案例-何某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