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熟读精思》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熟读精思》教学设计
***小学: 赵某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三段。
3.学习古人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交流读书名言揭示课题,由课题质疑导入新课。
2.指导学生读准本文的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出情,读出味。
3.调动学生质疑解疑的读书体验,以朗读促思考,理解全文,体会精思与熟读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快乐地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
1.积累文言知识,感悟古文的语言特点,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出味,读出情。
2.学习古人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突破
1.了解学生朗读本文的情况,再对学生朗读的字音和节奏进行指导。
2.在指导学生理解本文的大意后,再对课文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
学生:
1.预习课文,读通课文。
2.搜集古人关于治学的名言警句。
教师:
1.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朱熹的音像资料、挂图等。
2.推荐适合学生课外阅读的中华传统文化名著名篇。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纲导学:
1、媒体出示名言,引导赏析,交流感悟。
名言赏析:
(1)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xXXXXX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3)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朱熹xXXXXX
(4)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如。——苏轼
(5)学而不思则罔wXXXXX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 。
——孔子
(6)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
到这里方是长进。
——朱熹xXXXXX
2、了解朱熹生平,引出新课,完善课题。
(朱熹:宋某某。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平生致力于著书立说,***,讲学传道,是我国继孔子、孟子之后的一代宗师。他还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世称“朱子”。其著作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朱子大全》《童蒙须知》《“朱子读书法”六法》等多种。)
3、齐读课题,启发质疑,出示导学提纲。
导学提纲:
(1)自由朗读课文,感悟古文的语言特点,读准本文的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出情,读出味,自由背诵第二、三段 。
(2)理解课文内容,说一说课文围绕题目先写什么,又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3)体会熟读与精思的关系,请用一句名言来概括文章的观点。
二、合作互动。
1、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课文,感悟古文的语言特点,读准本文的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
(2)小组合作,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出情,读出味。
(3)交流探究,了解课文围绕《熟读精思》先写什么,又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体会熟读与精思的关系。
2、展示评价
(1),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诵读、评价选出最佳朗读者、评价者及记忆最强大脑,强化导学提纲中的第一个任务。
(2)针对导学提纲中的第二、三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口头展示与书面展示相结合,让学生把问题批注在课文中的对应位置上。
3、质疑解难
问题预设:
(1)我们这节课学的内容是《熟读精思》的节选,它的原文在哪里呢?
(2)这节课我们知道了《熟读精思》的学习方法,还有没有其他好的学习方法呢?
(3)媒体相机出示《熟读精思》和《朱子读书法六条》全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三、导学归纳
1、引导学生复述《熟读精思》
2、引导学生针对板书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回顾本节课的学习流程,简要归纳出学习古文的一般方法。
四、拓展应用
1、强化认识
(一)、给下面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3、不可牵强(qiáng、qiXXXXXng、jiàng)暗记。
4、读书千遍,其义自见(xiàn、jiàn )
二、请用课文中的词句,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读书的准备是什么?
整顿几案、书册。正身体,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
2、熟读有什么要求?有什么好处?
要求: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无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好处:“久远不忘”,“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不带解说,自晓其义”。
3、精思的前提和关键分别是什么?
精思的前提:“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精思的关键:“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熟读精思》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