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田园居

本文由用户“a123321f”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7 05:31:09 举报文档

以下为《归田园居》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归园田居 其一陶渊明导入新课学习目标 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写作背景 诗人曾几度出仕做官、归隐,在官僚与隐士中徘徊。直到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授印去职?。辞彭泽县令,是陶渊明一生前后两期的分界线。此前,他不断在官僚与隐士这两种社会角色中做选择,隐居时想出仕,出仕时要归隐,心情很矛盾。此后他坚定了隐居的决心,一直过着隐居躬耕的生活。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

注意字音:

羁(jXXXXX) 拙(zhuXXXXX)

宅(zhái) 荫(yìn)

暧(ài) 墟(xXXXXX)

樊(fán)

“归园田居”这个标题的题眼是哪个字?从何而归?

为何而归?

归向何处?

归去如何?归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从何而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品读课文,理解内容作者为什么要回归田园?(用原文的诗句回答)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守拙归园田

为何而归? 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既然“性本爱丘山”,“守拙归园田” 陶渊明何以要出仕?炼字: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误”既表现了陶渊明的后悔和厌恶之情。

出仕是由于:1.生活所迫;

2.少年时代有“大济苍生”的壮志。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成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成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他不愿同流合污,便受排挤,孤立,他固守清贫,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一去三十年”实际应该是“十三年”用夸大的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 其实这一个“误”字,一误多年又何尝不是带着期望的自投罗网,在几经坎坷,在官场中碰得头破血流,看透了官场卑污之后,一个误落发出了陶渊明无限的人生辛酸。这是人生幡然醒悟后的绝唱,是一位哲人看透世界后的箴言。 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背景介绍 田园有什么独特的景物吸引着陶渊明?用自己的话描述。 归向何处?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某某。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讨论1:

结合诗句,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田园生活这个场景。(不少于200字)

山脚下,一条清澈的小溪缓缓地流淌着,岸边周围十余亩的田地,弥望的是绿油油的稻田。一片榆树柳林,翠绿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出一幅宁静恬淡的田园水墨画。

意境美——恬淡闲适、质朴自然的境界。

语言美——质朴清新,如话家常,娓娓道来。

有人认为陶渊明的归隐是消极避世,不敢直面现实,不思进取的表现。有人认为他的归隐是对自我本性的皈依,他在感受自然万物和艰难的躬耕生活中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了新的意义。你如何看待陶渊明的归隐田园呢?请谈谈你的看法。拓展延伸,总结下课

1、背诵《归园田居》。

2、搜集《归园田居》其余四首,更进一步体会陶渊明田园诗“平淡自然”的艺术风格。

3、学习本诗,描绘自己理想的生活场景,200字左右。

拓展作业[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归田园居》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