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狼》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狼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狼》(选自《聊斋志异》)是一篇传统的文言课文,可诵性强,学生也爱读,其叙事和评论颇能显示作者蒲某某的写作风格,认真读好这一篇,也有利于对今后其它文言文的学习。基于这一考虑,对这一课我提出如下设想:首先要保证读熟,反复诵读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认知感悟,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其次要着眼于常用的文言知识积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最后是整体上把握小说的结构、写法和寓意。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初学文言文,对文言知识缺少足够的字词积累。教师既要清醒地认识到文言文阅读的一般规律,更要遵从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使文言文的语言学习融入到思想情境的感知中,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自己进入学习的领域,从自己的学习实践中逐步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所以,要反复诵读,消除学生的畏怯心理,逐步积累文言基础知识。通过合作探究,分解、弱化难点是教学的一大关键。
三、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本单元的写作训练是“描写要生动”,意在引导学生注意描写相对于一般叙述的特点和特殊表达效果,因此,结合本篇课文并通过作文实践来学习展开描写的方法也值得关注。基于教材、学情和课标的分析考虑,我设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理清小说生动曲折的情节和写法,把握狼与屠户的形象。
3、 掌握课文中狼阴险狡诈和屠户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及课文阐明的道理。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难点:
学习小说生动形象的描写和叙议结合的写法,把握狼与屠户的形象。
五、教学方法: 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搜索有关狼的图片、知识等材料,
2.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对照注释理解课文,读课文,理解语文的批注。
2.记下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要点。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小故事导入。(与课文作比较,强调故事的生动形象性。) 2.抢答(检查预习)——作家作品,体裁,形象,层次XXXXXXXXXX
(板书课题、作者。多媒体显示作家作品及相关文体知识) (设计意图:开篇就让学生“说”,这不仅仅只是文学常识问题,这样做有利于引导学生多向地感知课文,点明课文是经典的文言文小说,故事“奇”,为后面“读”与“评”定下调子,埋下教学的伏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读准字音。)
1.同学们齐读课文,老师听音。 2.请同学们注意如下字词的读音。 缀? 苫? 倚? 薪? 暇? 黠 (二读——读懂词语、句子。) 1.要求学生在读课文的同时,读注释。 2.教师重点辅导两个句子的读法。 ①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其一犬坐于某某。
(设计意图:采用朗读的方式,让学生沿着文字,有声有色地走进故事。不仅读原文,而且读注释,意在用注释去扫清原文的文字及其他知识障碍。两处朗读点拨,一是着眼于读正确,一是提醒句子不能读“破”,读得流畅。)
(三)、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这一节课,我们完成三个学习任务。(多媒体出示第一个学习任务)
(这份练习有四个题目,最好让学生分组来做,一个组做一题。)
(1)、请同学们进行联想,写出含“狼”的成语。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积累与“狼”有关的四字成语,点明与狼有关的词多为贬义。此举因类联篇,举一反三。 )
(2)、理解下面四组字词。
①标出拼音:窘( )倚( )瞑( )隧( )
②指出含义:丘( )犬( )洞( )隧( )
③区别词义:去( )股( )盖( )耳( )
④解释意思:少时( ) 顷刻( ) 变诈( ) 几何( )
(设计意图:教学文言文,让学生熟悉、掌握生字词,多读和解释仍是每节课不容忽视的“常规动作”。)
(3)、辨析下面多义词的意思。
①目似瞑意暇甚 ( ) 意将隧入 ( )
②恐前后受其敌( ) 盖以诱敌( )
(设计意图:教学文言文,让七年级学生注意初步积累概括文言语法知识尤为必要。)
(4)、写出下面一句话的意思,说明它在文中的作用。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明确:议论结尾,点明主题。板书:叙议结合。)
2、老师将题目分到组。学生开始做题,老师巡视并作指导。
3、师生交流,讨论并归纳。
(四)、诵读品评、质疑解惑。
1、第二个学习任务。(多媒体出示)
(1).全班同学分段朗读课文,每读一段之后,一个同学读课文中的编者已写好的评点。同学们从屠户的角度、从情节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2).全班同学再分段朗读课文,每读一段之后,一个同学读自己写的课文评点。同学们从“狼”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3).同学们继续分段朗读课文,每读一段之后,老师自说对课文的评点。引导同学们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2、如此读读评评、评评读读,三读三评,形成的内容如下: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品评一:写屠夫遇狼,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这是故事的开端。 品评二:文章开门见山,写两狼追一人,揭示险恶的情境,扣人心弦。 品评三:文章言简意赅,开门见山,记叙的要素交代清楚,渲染出令人紧张的气氛...... 3、用同样的方法评析另外几段。 (板书各个角度要点)
(设计意图:“师生诵读品评”是整节课的重点及难点,如果说前面的环节是铺垫,这一板块即“爬坡”,难度不低。教学中应采用先诵后评、角度多元、易难相续的办法多角度综合进行。)
(五)、赏析语言,学习写法
1、第三个学习任务。(多媒体出示) (1).讨论题:怎样理解课文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2).每个同学以“XXXXXXXXXX表现了XXXXXXXXXX”或“XXXXXXXXXX写出了XXXXXXXXXX”说一句品析课文语言的话。 2、教师先举个例,比如,一屠晚归,“晚”说明当时路上已无人了,一个“晚”字,就渲染出气氛。
3.、学生们独立进行语言欣赏,全班来交流。
4、注意归纳文中对人物的描写方法,学以致用。(板书:描写) 5.教师就最为重要、最为精彩的内容小结,学生记录:(多媒体出示) 课文语言简洁生动。如开头20字,写出了故事的时、地、人、环境,渲染出了紧张的气氛;又如结尾20字,点出主题,寓意深刻。中间100多字,写出了一个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凡写人、狼的动作神情之处,无不表现人、狼的性格特点。文章正是通过一连串简炼生动的描写,把狼的“变诈”、屠夫的机智,表现得淋漓尽致。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对全文的整体探讨和把握。同学们对不同词语的赏析和若干句子品评视具体情况而定, 能理解和把握多少就是多少。)
(六)、课堂小结,理解寓意(多媒体出示。板书:寓意或启示。)
本文讲述了一个屠户晚归途中遇狼并最终杀狼的故事,说明了狼再狡猾也斗不过人,也告诫人们对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应丢掉幻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最后定能取得胜利。
(七)、布置作业(多媒体出示)作业任选其二完成。
1、以狼的角度用白话文改写本文;
2、本文是《狼三则》中的第二则,请同学们课后阅读第一则和第三则;
3、通过阅读材料以及课外的知识积累,说说现在你眼中的狼。
板书设计:
开端 遇 蒲某某
发展 惧
进一步发展 屠户 御 两狼
高潮、结局 (智、勇) 杀 (黠、贪、凶)
议 (情节) (描写) (叙议结合) 启示
教学后记:
这节课在设计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尤其体现在语言赏析方面。学生在自主选择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哪怕只有一得。另外,本课的朗读设计时一大特色,使学生脱离了以往文言文朗读的枯燥无味,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以读促讲、以读促解,符合语文教学的特点和规律。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狼》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