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某某》教学设计

本文由用户“Xiao柠檬AnQi”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9 18:13:36 举报文档

以下为《《登岳某某》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登岳某某》教学设计

李某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置身诗境,感受作者对洞庭湖美景的描绘。

2、知人论世,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愁绪。

3、比较赏析,辨别相同题材诗歌不同的诗境和风格。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知人论世和置身诗境的方法,感受作者的情感。

2、比较赏析,拓展提高。

3、积累、背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忧国忧发的情怀。

教学重点:

1、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2、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背景介绍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某某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二、诵读、赏析

1、首联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在结构上起了怎样的作用?

①情感: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某某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②结构: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2、颔联描绘了怎样的情景?景物有何特点?“浮”有何言外之意?

描绘:大湖浩瀚象把吴某某东南隔开,天地万物和日月星辰象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特点:浩瀚无边。(王士y浽尬?ldquo;雄跨今古”。)

“浮”:暗示了作者漂泊无依的生活。

3、颈联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

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4、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三、探究:

1、诗歌的颔联——颈联——尾联的意境有什么不同?

2、比较阅读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某某》,诗境和风格有何不同?

四、总结

通篇是“登岳某某”诗,却不局限于写“岳某某”与“洞庭水”。诗人屏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某某、越关山。其世身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五、作业:

搜集写洞庭湖的佳句和岳某某的名联:

(一)?写洞庭湖的佳句

1、刘某某:“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

2、僧某某:“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

3、许文化:“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

4、孟某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二)岳某某的名联:

1、一楼何某某?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某某,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2、后乐某某,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3、洞庭西下八百里;?淮海南来第一楼。

4、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5、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仙人吟诗。

教学后记:

本诗教学,我主要运用了“知人论世”和“置身诗境”的赏析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想象、感受作者对岳某某景物的描绘,去品味作者的爱国之情。学生对这两种赏析方法已基本了能够灵活地运用。

在艺术手法上,我引导学生对首联的虚实、对比进行了探讨,还对“浮”的炼字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培养了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写岳某某的诗歌举不胜举,因此,我要求学生自主地将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某某》与本诗进行比较,体会相同的题材而不同诗境和风格。另外,鼓励学生在课外对有关岳某某的诗句和对联进行搜集整理,感受岳某某的文化蕴含。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登岳某某》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