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含评价和实践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附: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卖火柴的小女孩》
姓名:
庞某某
工作单位:
***小学
学科年级:
六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课程标准要求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3、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二、教材编写意图分析
讽刺当时的黑暗社会,一小女孩三次划着火柴所产生的幻觉表达了当时劳动人民的美好希冀
三、学情分析
我们这个班共有学生36人,其中男生24人,女生12人。根据教学情况来看,班中绝大部分同学都能跟上现有的进度,上课发言积极,个别同学表现的还特别出色,还有几个同学,语言表达和想象力也很丰富,能够准确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并准确提炼出每个自然段需掌握的知识点和精髓,但是也有个别同学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不尽人意,学习成绩也不稳定。
从他们的课堂上看,他们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很容易分心,个别同学上课的时候对于老师的问题一问三不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对这些孩子要特别注意。
四、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朗读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卖火柴的小女孩悲惨命运的同情;
教学重点:从小女孩的饥寒交迫中体会社会背景及其命运的悲惨;
教学难点:感悟含义深刻语句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流程与策略的简要说明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相关诗文揭示课题,瞬间让学生产生共鸣。
二、整体感知,理清线索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提问:卖火柴的小女孩给了你怎样的整体印象?(同桌交流)
2.检查自读情况。
思考:本文写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写作顺序是怎样的?
(本文写的是在大年夜一个小女孩流浪街头卖火柴,冷得几次擦燃火柴,产生一次次幻象,最后冻死了。全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具体顺序:卖火柴——擦火柴——人死去)
. 逐句逐段分析,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启发学生提炼出故事发生环境:
(1)自然环境(寒冷饥饿 : 饥寒交迫)(2)社会环境(冷漠无情)(3)家庭环境(冷若冰霜),最终导致小女孩内心世界的极其孤苦与无助。
4 . 用一副画面作结,给画命名,体会小女孩的内心世界。
教学策略:
1.整体感知 2.逐句逐段分析,抓关键词,启发式引导性提问
3.适度煽情,引起共鸣 4.通过画面,启发想象,培养学生提炼文字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
引出“不幸”
师:(配乐朗读)妈妈给我两块蛋糕,我悄悄地留下了一个。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生:(接读)爸爸给我穿上棉衣,我一定不把它弄破。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哥哥给我一盒歌片,我选出了最美丽的一页。你别问,这是为什么?晚上,我把它们放在床头边,让梦儿赶快飞出我的被窝。你别问,这是为什么?我要把蛋糕送给她吃,把棉衣给她去挡风雪。在一块儿唱那最美丽的歌。你想知道她是谁吗? 请问问安徒生爷爷——她就是卖火柴的那位小姐姐。
师:这是当年九岁的刘芊芊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下的诗。今天,我们就走进这个女孩(板书:女孩。学生读一读)。加上“小”字再读,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我感觉小女孩身材瘦小。
生:我感觉这个小女孩个头矮小。
师:那么卖火柴的(板书:小。至此补充完整课题)小女孩,给你怎样的印象呢?打开书浏览全文,谈一谈。(学生静场,进行整体阅读,之后汇报。)
生:我认为这个小女孩是个非常可怜的小女孩。因为她在大年夜出去卖火柴,而且是非常冷的天气。
生: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穷苦的小女孩。因为在大年夜里别人都是一家人团聚,而她却在卖火柴。
生:我认为这个小女孩是一个缺少疼爱的小女孩,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爸爸会打她的,而且唯一疼爱她的奶奶也去世了。
师:真好!同学们,在阅读一篇文章的时候,会发现从文章的不同角度去理解,就会带给你不同的感受。这节课咱们就带着你们自己的那些感受再回到课文的文字中去,看看课文是怎么写出刚才你们的这些感受的。
解读“不幸”
(一)寒冷
师:(出示第一自然段)来,读读第一句话。(重点品味第一句。)
生:(齐某某)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师:瞧,读到一个“冷”字,就自然会想到这个冷某某背后的信息,这是告诉我们——
生:天气冷。
师:那么“雪”呢?它也告诉我们一个信息——(生:冬季)
师:这是什么季节?(生:冬天。)
师:那“黑”呢?
生:时间。
师:瞧,当你细读每句话,读到重点词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词后面传递给我们的信息。现在,再读这句话,味道就不一样了。(生随着老师的手势有感情地齐某某)
师:一个“冷”极了(板书“冷”),就已经让我们感觉到很冷了,再加上“雪”,再加上“黑”呢?
生:看到这样的三个字,让我感到那不是一般的冷,那是冷极了!
师:那我们应该在这个“冷”的前面加上哪个字,才能体现这不是一般的冷呢?
生:加一个“寒”,让我们感到寒气逼人,令人觉得冷得可怕。(生板书:寒)
师:好,就是这句话,我们又读到了一层意义。来,我们把读到的寒冷送到句子中去,读读。(指导学生用两种形式朗读这句话,一种是由强到弱,一种是由弱到强。朗读略)
师:我发现咱们班同学真会阅读。窦老师在阅读这句话的时候,也你们一样抓住重点的词语读出了和你们相近的感受,于是在旁边把那些信息和感受批注了下来。
(课件展示教师阅读批注的文本内容。)
(二)恐惧
师:在下面的几句话中,哪个词语触动了你,就把你读出的信息或感受等分享给我们。
生:我觉得“光着头、赤着脚”说明了小女孩的穷苦,大冬天却是“光着头、赤着脚”。
师:是啊,小女孩从头冷某某。
生:还有“大年夜”。“大年夜”本来是一家人快快乐乐温暖地在一起,而“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还在街上走着,说明了寒冷不仅仅是天气的寒冷,小女孩的内心深处更寒冷。
生:“一向是他妈妈穿的”说明小女孩非常穷,没有属于自己的一双鞋。
师:那就是说,小女孩一向就没有鞋穿。好啊,就这样细细地读,慢慢地品。
生:“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孩子的时候可以拿它当摇篮”——我觉得这个男孩太调皮了,也不懂事,说的话挺气人的。
师:是啊,一个“摇篮”读出了丰富的信息和情感。
生:小女孩已经够可怜的了,“她在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我从这个“吓”字看出小女孩当时一定很害怕,所以她拼命地跑,把鞋都跑掉了。(板书:“恐惧”)
师:就在这样寒冷环境里,小女孩心中充满恐惧,没有办法(出示第二自然段,师引读:这一整天,谁也——生接读:没有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生接读:没有给过她一个钱)。
师:想象这里的谁,都会是哪些人?我把你们想象的这些“谁”去掉,看看句子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课件出示去掉“谁”的句子)
生:我认为用上两个“谁”,我眼前就浮现了那些形形色色的、衣冠楚楚的人,他们根本没有注意这个小女孩,可以看出人们的冷漠。
生:“谁”指每一个人,“没有人”指一批人,范围很广泛,没有第一句的程度严重。“谁”字特别强调没有一个人买过她一根火柴,没给一个人给过她一个钱。更能看出社会的冷漠,人们的无情。
师:还是这句话,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课件出示变换了角度的句子,引导学生完成:这一整天,小女孩 ,小女孩 。)
生:这一整天,小女孩没有卖出过一根火柴,没有挣到一个钱。
师:既然如此,安徒生为什么偏偏不这么写?
生:“谁”是站在别人的角度说没有人买她一根火柴,没有人给过她一个钱。而第二句话是站在小女孩的角度来说的。
生:站在别人的角度说,让人体会到小女孩辛辛苦卖了一整天,也没有一个人同情她,这样更加强调了这个人世间的冷漠无情!
师:此刻,自然环境的寒冷,加上社会环境的冷漠恐惧,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对小女孩来说那可真是——生:(齐说)雪上加霜!(屏幕出示教师的批注)你看,刚才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可以抓住一个重点的句子,反复推敲、比较,还可以联系上下文感受,不也一样像你们这样获得了丰富的阅读体验吗?
(三)饥饿
师:阅读的时候,抓住一个词,一句话,把你阅读的信息或者感受写在文字的旁边,不就是我们常说的批注吗?批注就这么简单——下面就请你也试着从三、四自然段中任选一段。哪个词,哪句话触动你,就把你读到的信息、感受批注在旁边。(学生充分自学第三、四自然段,并批注)
师:我们先来看第三自然段,(出示第三自然段的内容),来,谈谈你读到的信息、感受。
生:“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我觉得小女孩“哆哆嗦嗦”就是因为她一整天没有吃东西,又“光着头,赤着脚”走,“又冷又饿”。
师:你很会联系上下文读书、思考。这一整天,那可是从早到晚,这里的“饿”是我们平常说的饿吗?
生:小女孩是饿极了,那叫“饥饿”!
师:(板书:饥饿)读出了这寒冷,这饥饿,你一定会在此处批注一个成语——(师手指板书)
生:饥寒交迫!(学生在文章中批注:饥寒交迫)
生:“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我觉得小女孩很美,可是她却没有注意到自己的美丽。
生:“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说明富人家很有钱,而小女孩却在这个大年夜在街上走着,冷某某、饿着,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师:这个对比说得好!是啊,小女孩这么美,她没有注意,就在这没注意当中,却还有她忘不了的。(课件突出:“她可没有注意这些”,“她可没有忘记这个”。)一个没注意,一个忘不了,你又读出了什么?
生:小女孩这么美,她没有注意,没有人和她一起过大年夜,可是她却忘不了,我觉得这个对比,更让我感觉到小女孩的可怜和不幸。
师:其实,对比阅读也是一种方法。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小女孩该注意的顾及不了,不用记住自然来到的大年夜她却忘不了。一个没注意,一个忘不了,这强烈的反差更突出了作家的匠心之处。注意第一句话,(课件突出第一句话:可怜的小女孩!)这是谁站出来说话了?
生:是安徒生在说。
师:此时,作者本人已无法抑制自己的情感,于是通过这样的一句话流露出来。瞧,这就相当于批注!
(四)孤独
师:我们来汇报读第四自然段获得的信息和感受(出示第四自然段某某)
生:我在第四自然段中,读到“她找了房子的一角坐下,蜷着腿,缩成一团,可她觉得更冷了。”一句,我觉得这个冷首先指天气非常寒冷恶劣,第二我觉得她的内心非常寒冷。从下面的一句可以看出来——“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没有挣到一个钱,她爸爸又会打她。”
师:联系上下文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好!继续——
生:“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冷,她家里是多么贫穷!用草和破布堵住,可是风还是能灌进来。”这里“灌”可以感受到风的威力,她的家里真的很冷。
生:我发现,从开始读到现在,哪儿都是一个冷某某。这里的“冷”有两个意思,一是她们家本身很冷,二是她们家没有关爱,“她爸爸会打她的”,我想如果她爸爸能给她一点温暖,她也不会在这么冷的天气里在墙角呆着,一定会回家呆一会儿的,所以,她的心一定也是冷的。
师:你们很会注意整个段的联系与把握。如果说读到自然环境的寒冷,社会环境的冷漠,我们还读到了家庭环境的冷淡。可以说,整个世界对于小女孩来说,是冷酷的。看,(屏幕出示小女孩配字画像)茫茫黑夜,小女孩只好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高大的墙角边,想象小女孩什么心情,为这幅画像题词吧。
生:我觉得她的神情是悲伤。
生:我觉得她是那么孤独,那么无助。(生板书“孤独”)
生:读到此处,看到小女孩蜷缩在墙角的样子,我想流泪,她怎么这么不幸啊。我觉得这幅画应该叫作《悲伤与孤独》。
师:悲伤无助的小女孩接下来的命运如何?下节课,我们在下面的文段中再仔细品读。谢谢收看。
说明:教学资源(PPT)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用相关诗文揭示课题
配乐朗诵
瞬间让学生产生共鸣
提出问题,引导分析
整体感知,理清线索
形成初步印象,整体感知小女孩的处境
逐段引导,启发学生思维
带着问题思考,体会情感,精炼文字,准确作答
培养学生分析课文,抓关键词句和提炼文字的能力
以画作结,激起内心波澜
合作交流,形成共感,把握人物内心世界
让学生产生共鸣,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七、教学评价设计
庞老师的本次语文课堂设计,简简单单,但孩子们却是在课堂上扎扎实实地训练着听说读写的能力。庞老师的一些做法和理念值得我们借鉴:
一、善于启发,抛砖引玉,以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自学能力,代替老师的满堂灌
二、重答案来源的寻找过程,而非题目答案本身
在庞老师的课堂中,我发现她会进行适当的追问,而且这些追问都会指向学生答案的来源。从这些小细节中可以发现,庞老师是个真真正正用心教育的人,她专注的不是自己的教学设计,而是学生,是学生对知识的联系,是学生对问题答案寻找的过程。
三、读文本是语文学习之本,反复诵读自我感悟
四、图文结合,PPT运用及提问落实到位,善于煽情,产生共鸣,并很会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提炼文字,及良好语言表达的能力。
总之,庞老师语文功底深厚,语文教学虽非一鸣惊人,但始终扎实可靠,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
八XXXXX、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
整体映像:可怜 寒冷 饥饿 孤独 无助
社会背景:
自然环境:饥寒交迫
社会环境:冷漠无情
家庭环境:冷若冰霜
三座冰冷大山压在一起,小女孩此刻的内心是怎么样的?
给画面题词:1.墙角边的赤脚女孩(直观)
2.痛苦与孤独 (感官)
九、实践反思
一、成功之处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情感,激起学生的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推动教学活动向纵深发展。
2、文本对话?领悟课文内涵《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教学时?能够反复读?一次一次地与文本对话?领悟课文的内涵?感受到小女孩的悲惨。
3、反复朗读?升华学生情感 ,突破难点?领悟课文内涵之后?通过配乐朗读?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学生深刻的感受到小女孩生活的悲惨?从而对她产生了深切的同情。
二、须改进之处
1、教学目标的第三点?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这一点达成度不高?我想?在教学中?如果适时的点拨一下这种写法?应该会更好?
2、课的结尾可以适当有一些拓展?培养学生的爱心?激发学生用笔去表达自己的感受的愿望。
三、值得思考之处:
教学的环节还应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一些词句的把握点到即可,不必过分细致,应注意语言上的精炼 。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含评价和实践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