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吴某某 教学设计(1)(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课题:6和7的认识
教学设计:吴某某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 一年级上册 第39~4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学生正确地数出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这两个数。
2. 学生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了解基数和序数的区别。知道7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3.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渗透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核心素养。
教学重点:正确数出6、7的物体个数;会写6、7;会比较6、7的大小。
教学难点:了解基数和序数的区别,学会正确书写数字6和7。
教学策略: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亲身体验感知。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明确目标
1. 取棒棒糖游戏
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图上的棒棒糖都可以用哪些数来表示呢?谁想上来,并按顺序把它们排好队呢?请6个学生上台取带数字的棒棒糖并按照一定顺序排好队。
2.引入新课
刚才同学们表现都很棒,想这得到更多的棒棒糖吗?那我们一起来努力吧!
【设计意图:通过按顺序取棒棒糖的游戏引入新课,既复习了旧知识,为新知学习作铺垫,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的热情高涨,情不自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
二、?合作交流,探究解决
1.初步感知6和7。
出示值日主题图
(1)?让学生先观察: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打扫教室)结合主题对学生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热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思想教育。
(2)?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图上有哪些人和物?数量各是多少?你是怎样数出来的?(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可以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来数?
(3)交流汇报:教室里有6张桌子、6个同学、7张椅子、7个人。
(4)你能数出课本主题图下面的人物图和点子图各是多少吗?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设计意图:通过数一数,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去数数,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体会到自然数的增加过程,让学生感受到相邻数之间的关系,为后面学习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作准备。】?????????????????????????
2.操作感知6和7。
你能用6根小棒摆一个你喜欢的图形吗?试一试。
学生摆完后请一学生上示范,边摆边说我用6根小棒摆了什么图形,接着让其他同学跟同桌说一说。然后让学生用7根小棒摆图形,方法与6的相同。
【设计意图:通过摆一摆,摆出自己喜爱的图形,学生在这个活动中开动脑筋,大胆创新,摆出了各种新颖的图案。】
3.灵活运用6和7。
我们刚才学会了数6和7,在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教室里,你能找到用6和7表示的物体吗?
4.直观感知6和7。
(1)课件出示计数器:拨珠让学生数。当拨到5颗珠时,再拨一颗闪动变色停留,问学生:再拨一颗是几颗珠子?(6颗)也就是5添上1是几?再拨一颗闪动变色停留,问学生:再拨一颗是几颗珠子?(7颗)也就是6添上1是几?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添上1是6 6添上1是7
(2)通过直尺图,直观教学数序。
?将直尺图利用课件展示出来,只写出0、1、2、3、4、5、( )、( ),提问:你知道5的后面填什么?(填6和7)那么6和7分别在什么位置呢?(6在5的后面,7在6的后面)即时练习:(1)谁能从0顺数到7,从7倒数到0?
(2)学生拍手数,开火车数。
(3)抢答:5的后面是谁?6的后面是谁?7的前面是谁?
【设计意图:生动的课件直观而深刻地让学生掌握了自然数的增加过程,让他们更好地掌握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5.明确6和7的大小关系。
教师出示5、6、7的点子图,让学生上台随意抽出两张,其他同学用手势表示比较它们的大小,(注:每次抽的不能与别人相同)。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并要求学生说说是怎样比较的,直到比较完5和6,6和7,5和7的大小为止。
【设计意图:为了打破学生看图做题这种枯燥的学习形式,学生通过上台抽点子图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6.与基数对比,教学序数意义。
(1)课件出示金鱼图,教师读题让学生填写。
(2)学生完成后,让他们同桌议一议。(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请学生上台说一说是怎样做的,教师用课件展示结果。在这里教师要请一些做错的学生上台说,让其他学生说出他的错误原因。
(4)组织学生模仿教师提出的类似的问题并回答,进一步区分基数与序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序数的意义,为下面内容的学习起铺垫作用。】
7.掌握字形结构写好6和7。
(1)学生观察6、7,说说字形像什么,课件演示让学生认真观察,教师范写(强调起笔、运笔及收笔。)学生书空。
(2)学生在书上写字格中描出6、7。体现对学生从扶到放的过程,提醒学生坐姿端正,眼与书之间保持合理的距离,书写要工整美观。(教师巡视)
三.当堂检测,达标总结。练习九第3题。
四、全课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新朋友——6和7,通过一起研究,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你还想知道有关6和7的什么知识?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吴某某 教学设计(1)(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