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教学反思 (2)》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端午的鸭蛋》教学反思
学习目标:
1.?理清行文思路,感知课文内容。
2.?了解端午文化,激起学生对儿时生活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的感情。
3.?了解汪曾某某散文“小叙事”创作特点
学习重点: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及作品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学习“小叙事”创作。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让学生谈谈当地端午节的习俗,引出端午的鸭蛋。?2、了解作者汪曾某某:
?3、课前预习生字词,课堂自测: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4、初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问:本文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提示:题目是“端午的鸭蛋”,那么文章是不是一开始就写端午的鸭蛋?如果不是,那么作者是从哪里开始写“端午的鸭蛋”。在写端午的鸭蛋之前写了什么内容?)
?5、研读第一部分——说端午
问:家乡的端午有哪些习俗?哪些是家乡特有的习俗?
6、研读第二部分——话鸭蛋
问: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来介绍家乡高邮的鸭蛋?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来介绍高邮的鸭蛋?
7、研读第三部分——品端午的鸭蛋
问:说起对家乡的热爱与思念,最难忘的要属儿时的记忆了。写端午的鸭蛋,写得很有趣,那么“趣”在哪里?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问题探究,把握主旨。
问: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鸭蛋念念不忘?
9、了解汪曾某某散文的特点——小叙事,进行说话训练。
以“一提起我的家乡,我就想起了家乡的……”或“一提起我的童年,我就想起了……”为开头,进行说话训练。
教学反思:
?这节课,前面两个部分的内容完成相对比较容易,能力上重点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过筛选出家乡端午和鸭蛋的“特色”信息,体会作者情感上对他家乡的热爱,同时让学生介绍我们自己的家乡特产来激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赏味第三部分“端午的鸭蛋”是细品之处,文本内容相比前面部分已是少了很多,然而趣味恰恰也就在这里。
这个部分写到作者儿时过端午玩鸭蛋的情形,很贴近学生的年龄阶段和天性,所以在这个部分,我充分调动了自己的情绪,学生也变得异常活跃,特别是在孩子们在挑鸭蛋和挂鸭蛋的细节上我做了这样的尝试,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象孩子们在挑鸭蛋的时候会说些什么或者想些什么,不一会儿就有学生回答说“嗯,这个不好,这个是笨蛋,哇,终于挑到好看的啦!”“一个笨蛋”引来全班同学开心大笑;我接着再问:“孩子们挂鸭蛋出去玩的时候又会说些什么或者做些什么呢?”这个相对较难了,我提示既然在自己家都要挑拣一番,那这一群孩子都挂着鸭蛋出去到一起玩的时候会怎么样?有个声音很急切地说“会比!”太棒了!可以想象得到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的比别人的差,于是乎挣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甚至会扭打一番都是极有可能的了。把孩童天真活泼好胜的心性扑捉到了。然而争论定是以和解结束,到了吃鸭蛋了,定不会是每人都带一支筷子出来,于是各种方法就出来了,就地掰根树枝的,甚至用手指头解决的不是没有的哦,只听见有学生说“老师我们也搞过的”,课前我还准备了一个鸡蛋壳,已经从一头敲好了孔,准备了一小截蜡烛,学生都争着上来点。蜡烛亮起,全班“哇”声开来。
在这个氛围中,我让学生 “一提起我的家乡,我就想起了家乡的……”或“一提起我的童年,我就想起了……”为开头,快速写段某某,一学生写到“一提起我的家乡,我就想起了家乡的乱泥路,到处都是坑坑,坐在车上,经常听到有人不时‘哎哟’的声音,原来他们一不小心就把头拿去和车接吻了”,又一学生写到“一提起我的童年,我就想起了小时候和伙伴一起去河沟里捉螃蟹的情景,那时候很怕,不会捉,可是又想去捉,结果被螃蟹把手指夹住了,甩也甩不掉,只能边跑边哭”,“一提起我的童年,我就想起了小时候去放牛,想骑到牛背上,结果却被牛一甩就把我甩到了田某某,害得我全身打湿了回家又挨了顿打”……
原本我以为学生怕同学笑话,应该只会讲些好的事情的,学生能够如此坦然地面对这些尴尬趣事,还是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不过显然我的目的达到了。笑着去面对一切乐某某。
“写你的村庄,你就写了世界。”莫言做到了,沈从文做到了,汪曾某某做到了,我的孩子们也做到了。
从学生的作业和听课老师的评价里,我看到了他们对老师充分理解文本的肯定,看到了他们对激情感染的赞扬,看到了他们对目标明确的教学的首肯。如果再上一次的话,我想我愿意让更多的孩子老师分享他们的童年趣事。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教学反思 (2)》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