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

本文由用户“antzkay”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8 16:12:51 举报文档

以下为《(初中语文)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

学员姓名

姜某某

学员单位

盘江一中

观察时间段

2018年11月16日



观察对象

初二语文

授课内容

《背影》(第一课时)



观察点

教学过程客观描述

教学实施优缺分析

教学行为调整建议



一、课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创设)

《背影》是一篇著名的纪实性散文,也可以说是回忆性散文。本文写于1925年,至今已八十多年,一直被广大读者所传诵,多少年来也一直被选入教材,哺育了几代人。对于过样的名篇,我们应认真阅读、学习。

优点:开门见山地介绍本文在文学上的地位,能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

缺点:少了情绪上的渲染,不太利于学生很快进入课文氛围。

最好以情入手,让学生进入感情氛围。比如:同学们,父母对子女的爱,正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大都在日常平凡细微的小事上十分自然地流露出来。因此,很多人对父母寄予的关心早已“习惯成自然”,甚至熟视无睹。同学们在写到父母时,往往感到无从下手,罗列很多材料,外加许多赞语,人物却依然不能感人,为什么呢?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着名散文《背影》,来解开这个谜底吧!



二、知识概念的理解和深化(学生思维的启发和引导过程)

1、字词音义

2、课文朗读

3、段落层次

4、文章线索的提炼与分析

夯实基础,打牢根基是好事。但作为初二学生,在加上本文的情感特点,我觉得第1、第3两个内容都可以放在课下学生自己解决。

朗读课文

2、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3、全文共写到父亲几次背影?最感动你的是哪次?



三、知识概念掌握后的应用与展示(学生表达、展示的问题选择和活动组织)

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字词段落都很轻松的完成;“背影”是文章的线索,学生也能毫不费力的找出来。

处理这些问题,对学生而言毫无挑战性,更重要的是,学生没能进入凝重、哀伤的氛围,所以本文对学生的感染力明显降低了。

课前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有舍有取,设计能感染学生的思路和问题,帮助学生进入作者的情感。



四、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与调整(学生学习反馈的引导确定和教学调整)

没有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设计了一些不太必要的环节,没太抓住重心问题,学生只是流于表面的课文学习,没能被打动。

环节十分完整,用于常规教学非常不错。

但对于本文以情感为主的散文而言,设计流程的切入点就有了问题。

紧紧抓住“父疼子,子爱父”“以情感人”这个关键,在情感氛围中去感受,去领悟,去学习。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初中语文)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