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2018木叶正版 -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2020-12-25
1
我们的古诗人是“敏感而有修养的”,他们似乎参透了深奥的美学和心理学原理,创造了耐人“触摸”的精妙的诗歌语言,这语言是不可能作出所谓的科学的解答的,需要我们用心灵去解读。
“诗歌是激情和想像的艺术。只有用你的激情与想像去品读,“诗的感觉”才会喷涌而出。”
同学们,就让我把这几句话作为本堂课的“题记”献给大家。让我们一起带着的激情和想象,走进诗歌的殿堂吧。
2020-12-25
2
说木叶
林 庚
2020-12-25
3
教 学 目 标
1、训练学生筛选信息、整合信息的能
力。(教学重点)
2、体会我国古典诗歌的特点——语言的暗示性。(教学重点)
3、初步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联想能力
和审美能力。(教学难点)
2020-12-25
4
林某某(1910— )字静希。我国现当代著名学者,诗人,文史学家。清华大学中文某某教授,在唐诗和楚辞的研究中卓有建树,提出了著名的“盛唐气象”。 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某某。1933年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
林某某先生历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_*文某某教授,出版过《春野与窗》《问路集》等六部新诗集及古典文学专著《诗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等。
走近作者
2020-12-25
5
常言说“做人”,而高境界的人不是“做”出来的。
曾经有这样一件事:中文某某办一份学生刊物时,学生主编去找林老题字,林老爽快应允,还对当时这位才上大二的学生说:“看您什么时候方便。下午行吗?”当他按约定时间赶到林某某寓所,林老已立在初春的寒风中等候,拿出写好题词的精美卡片,还抱歉地问学生:“年纪大了,不能写毛笔大字了,只能写几个钢笔小字。不知道适不适合刊物用?”
通过这件事看来,林某某是一位真正的长者:“一流的学问,背后是一流的人品;没有一流的人品,做不出一流的学问来。”
2020-12-25
6
文体知识
文化随笔,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因此,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色。
2020-12-25
7
发现问题(1—3)
分析问题
(4—6)
析“木”的两个艺术特征
总结全文
(7)
艺术领域:
一字之差
相隔千里
全文思 路
“木叶”为古代诗人所钟爱
2020-12-25
8
一、分析文章思路及相关意象。
1、题目是“说‘木叶’”,作者为什么从“木叶”谈起而不是“草叶”、“落花”呢?(认真阅读文章第一段,找出关键句。关键句是指领起句、概括句、过渡句、总结句、议论句、抒情句、主旨句、文某某、哲理句、含义丰富深刻的句子等。)
2020-12-25
9
明确:
因为“木叶”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2020-12-25
10
2、从概念上讲,“木叶”就是什么?
明确:就是“树叶”。但在古代诗歌中很少看见用“树叶”,要么用“树”,要么简称为“叶”。
3、既然二者在概念上完全一致,为什么会给人如此不同的感觉呢?请同学们结合作者所引用的诗句 来体会。
2020-12-25
11
树: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第2段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某某 第4段
午阴嘉树清圆 第5段
叶: 叶密鸟飞碍,风轻花某某。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某某。
思考:诗句中的“树”或“叶”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020-12-25
12
枝繁叶茂,浓阴匝地
它是属于春末和夏季的形象。
2020-12-25
13
高树多悲风
2020-12-25
14
午阴嘉树清圆
2020-12-25
15
4、那“木叶”呢?又有怎样的表现力?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木叶下,江某某,秋月照浦云歇山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它属于什么季节呢?
适用于秋风叶落的季节。
2020-12-25
16
“木”比“树”更显得单纯,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2020-12-25
17
精读课文第6段:
概括“木”在形象上的第二个特征(请先看这段前面的内容)
2020-12-25
18
“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2020-12-25
19
明 确
提到“木”,我们自然会想到“木头”、“木板”、“木料”等,它不是饱满的浓密的“树”的想象,而是有微黄、干燥之感。所以“木叶”是属于风的,属于爽朗的晴空的,它是典型的清秋的性格,有飘零与绵密之意,是疏朗与绵密的交织。
它属于什么季节呢?
适用于秋风叶落的季节。
2020-12-25
20
饱满 润泽 绿色
空阔 干燥 黄褐色
树 叶
木 叶
2020-12-25
21
5、为什么不用“落叶”呢?俗话说一叶落而知秋,用“落叶”岂不更好?
2020-12-25
22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何某某,落叶何某某。
——曹植《美女篇》
春夏之交饱含水分的繁密的叶子。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某某。
——司某某《喜外弟卢纶见宿》
微黄而不飘零,因雨而湿润着,没有干燥之感。
2020-12-25
23
6、那“落木”又怎样呢?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明确:“落木”比“落叶”更显空阔,它洗净了“叶”所保留的绵密之意,是“木叶”的进一步发展。
根据这一千古名句,写一段鉴赏文字,体会意象的丰富性。
2020-12-25
24
鉴 赏
诗句借景抒情(手法)写诗人登高远望,只见无边无际的林木落叶萧萧而下,滚滚而来的长江奔流不息。 (具体分析) 雄浑、寥廓而又肃杀、凋零的气象, (概括意境)使诗人更加感到太空浩茫,岁月悠久。联想到自己年华已逝,壮志未酬,心情何等落寞,何等悲壮 !(表达情感)前人称它为“古今独步”之作,实非过誉。
2020-12-25
25
7、由此我们看出在秋风叶落的季节,这几个意象的表现力强弱与否、好坏与否,关键在一个“ ”字。
木
2020-12-25
26
木
木
2020-12-25
27
落木千山
2020-12-25
28
2020-12-25
29
8、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思考:诗人为什么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钟爱“木叶”这一形象呢?(归纳总结)
明确:因为在这个季节,基于“木叶”的两个鲜明特征,它更具感染力和启发性,也就是体现了诗歌语 言的暗示性。
2020-12-25
30
“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成为一种“潜在的力量”。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
2020-12-25
31
柳
拓展练习
喻惜别
2020-12-25
32
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2020-12-25
33
王某某《长信秋词》: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徐某某《双调水仙子XXXXX夜雨》: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李清照《声声慢》: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梧 桐
凄凉悲伤的象征
2020-12-25
34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忧愁悲伤
离别之情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期间旦暮为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怨恨之情
思念之情
脱俗之境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圣洁坚贞
2020-12-25
35
关于“芳草”的诗句:
离离原某某,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某某。 ——贺某某《青玉案》
芳草喻离恨与闲愁
2020-12-25
36
四、提升练习
以“草”为话题,联想与之相关的含义。
联想提示:
A基本义 B分类别(组词法)
C与之相关的事物、人物、现象、文化等
D象征含义(BCD属于联想)
(由具体到抽象,由实到虚。)
2020-12-25
37
五、作业。
以“草”为话题写一段文字,要求结构完整,主题明确,联想丰富,意蕴深刻。
2020-12-25
38
小结:同学们,我们生长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诗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遗产,更是我们的骄傲。希望同学们在今天品味诗句的审美体验之后,能更加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读诗,学诗,爱诗,成为一个个有激情,有修养的小诗人。最后,请让我把下面这首诗献给同学们,作为今天的结束:
风雅颂是诗,古乐府是诗;
三闾大夫的狂放是诗,诗仙太白的神游是诗;
大江东去是诗,把酒临风也是诗;
诗,可以静静的坐着倾听;也可以在微雨街头温柔吟唱XXXXXXXXXX
爱诗,其实是在爱着,我们的生活。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2018木叶正版 -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