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②会判断原电池的电极,会判断电子的流向,电流的流向
③会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培养设计实验、讨论与交流等技能及科学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技巧与意识;让学生感到化学与我们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感悟科学研究对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教学难点
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与练习讨论相结合
四、教学设计
⑴实验探究
1、分别把锌片和铜片插入到稀H2SO4中,观察现象。
2、再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观察铜片上有无气泡产生?
在导线中间接入一个灵敏电流表,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偏转?
⑵讨论与交流
(1)两个实验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当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在铜片上有气泡产生?锌片和铜片各发生什么反应?
(3)电流计显示有电流通过,电流是如何产生的?上述过程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通过实验与讨论的结果,请总结:
1. 原电池的定义:把 转变为 的装置。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活泼金属(Zn)→发生 反应→向外线路提供电子→
原电池的 极;
不活泼金属(Cu)→发生 反应→接受外线路提供的电子→
原电池的 极。
电极
现象
得失e-
电极反应
原电池的电极
Zn片
Cu片
总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问题: (1)你会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吗?
(2)电流的方向是怎样的?溶液中离子的移动方向是怎样的?
⑶学生讨论并总结:
思考:观察下列装置,有电流产生的有那些?总结归纳组成一个原电池的条件。
3.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1)
(2)
(3)
教材P41科学探究:
设计简单的原电池并写出电极方程式:
4.原电池化学反应本质:(氧化还原反应)较活泼的金属发生 反应,电子从较活泼的金属( 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较不活泼的金属( 极) 化学能→电能
五、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之前,教师应结合这一理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努力去挖掘教材,而不是“照本宣科”、“照方抓药”。比如说,本节课按课本编排是没有探究内容的,但作为教师应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去思考,如何体现科学探究,如何去开拓发展学生的思维,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去研究教材,认真去思考怎样的教学方案更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从而去精心设计好的课堂教学方案。对于一些看似平淡的课程内容,教师如果认真挖掘和潜心研究教材,在教学方法和过程上下功夫,设计出好的教案,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有帮助的。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探究课.在教学中,让实验成为学生实践体验的一部分,通过自主实验,启发引导,小组合作,讨论分析等方法,让实验成为帮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积极手段,并在其过程中培养他们学会合作,并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
从整体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是相当不错的,学生都能轻松,愉快地掌握并应用,为后面的新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使课堂围绕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激发学习积极性。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觉得最大的亮点,通过设计实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通过实验回答学生的疑问,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如果有时间,最好以学生分组实验的形式,完成教学的设计,效果会更好。对于涉及到知识的应用方面,不能停留在形式上,走过场。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目前的学生对知识很重视,但不会应用知识。所以本节课对知识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然后通过练习来体现,通过这种方式,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行为,但对于教师一定要注意精选习题,使之具有代表性。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还发现有些学生的自学能力不够,没有课前预习,探究实验是往往造成盲目和无序;还有些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实验时畏畏缩缩,实验的速度太慢,也影响了教学进度。今后还要教会学生适当的课前预习和足够的基础知识储备以及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外要进一步另解决探究如何开放,即开放哪些点的问题;开放到何种程度,即时间的把握等;以及探究后的讨论、归纳等。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