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如何激发初中学生的作文兴趣》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的作文兴趣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较全面地体现语文教学的成就,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的语文水平,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学主观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情感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因此我们经常碰到一些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感叹:作文难教!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难!也常常听到一些学生说:语文学习、语文考试最怕的就是作文!长期以来,怕写作文,厌写作文己成为初中学生作文严重的心理障碍。
一、初中学生害怕作文的原因分析
初中学生害怕作文,最为关键的是学生作文的兴趣没有培养起来。学生缺乏写作兴趣既有自身的原因,也有老师的原因。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课外阅读少,没有素材积累;没有生活底蕴,缺乏写作热情。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作文要求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写作是一项需要时间投入和感情投入的活动,然而现在许多学生因多方面的原因,很少有时间阅读课外书籍,这样就造成写作时知识面狭窄,材料不足,例子不全,对作文望而生畏。不少学生作文脱离生活实际,只是单纯地记忆那些老掉牙的故事,生编硬套,字数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到一句写一句,看着字数写。学生驾驭材料的能力不够强,不善于把生活中的材料同作文题目要求或例证的需要紧密联系起来,这样可能使得写出的文章没有说服力或是材料与主题无关,产生了偏题或离题的现象。
2、教师认识不到位,学生作文训练量少、面窄。
近几年来,中考作文批改的指挥棒严重影响着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的重要性的认识。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以致训练少,交流少,个性淡化,作文面不宽,写作能力不强,整个写作的氛围不浓。对学生来说,课堂限时作文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平时课外作业过多,限制了学生的课外吸收和再思考,既做不到单一题目的反复修改与完善,又做不到横向内容的推广训练。另外作文知识训练未成系统,作文教学也缺乏联系,使作文教学有很大的随意性。许多老师安排学生作文也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要求,而不是通过系统的知识传授,能力的培养来提高认知、感悟能力,从而去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3、作文指导和评改质量低。
初中语文教师大多数工作任务重,有的除担任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外还要兼任班主任工作。长期以来,语文教师的工作任务之一就是对作文全批全改,这实际上是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头痛的事。认真批阅起来,一个班就有数十篇,实在繁重,不改又过不了教学检查这一关,于是作文批改敷衍了事,盲目应付,批改质量自然就差。由于部分教师作文教学缺乏计划性、指导性,对学生作文缺乏切实有效的指导,经常出现“我出题,你作文”这种匆匆忙忙出个题目就扬长而去或袖手旁观的做法,是不可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的,是无济于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
二、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应对策略 (一)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写作文的重要性。
对于语文,作文分数比例是让人不敢忽视的,在120分的总分中作文就占了50分,这是一个很大的比重,由此可见,写作教学真可谓是语文学科教学的“半壁江山”。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光我们语文教师要重视作文教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写好作文的重要性。
(二)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培养,不断积累写作素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文水平的提高,离不开一定的阅读量,因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只有博览群书,从中汲取营养,才能使文章词汇丰富、语言生动、思路灵活。加强课外阅读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因此,语文教师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要求学生阅读时摘录优美的句子,通过组织学生办剪报、做卡片,不定期检查评比,定期举办读书汇报会、故事会等活动,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
写作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文,最重要的就是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真情实感从哪里来呢?那就是从现实生活中来,我们只有仔细观察现实生活,从生活实际出发,对现实生活进行思考,才能做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许多学生写作文,往往缺乏真情表现,语言干瘪,究其原因就是学生手头缺少素材,素材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里。只要留心生活,就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值得写得素材。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从生活中积累素材是写好作文的重要途径。
(四)创设说写活动环境,搭建展示学生个性平台。
1、重视课堂上的说话训练。
要求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课文中的精彩故事,点评经典名句,品析精要段落,问题辩论等,重视说话训练,可以每天安排学生课前五分钟的说话训练节目,内容完全自由。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也会在这些活动中得到培养,让学生把课堂上口头展示的内容记录下来,它往往就是一篇很优秀的作文。
2、加强写前指导。
对学生进行写前指导是作文教学的中心环节,语文教师应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切实有效的指导,切忌 “我出题,你作文”、然后就扬长而去或袖手旁观。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认识水平、文化积淀、理解能力等有一定的局限,教师在学生动笔之前进行适时的点拨指导,以便他们迅速打开思路,顺利完成作文是大有裨益的。作前指导主要是帮助学生解决“为什么写、写什么、怎样写”等问题,其中指导“怎样写”又是关键。学生作文的优劣,与教师这一步指导是否得法至关重要。教师进行作文指导应着重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第二,开拓学生作文的思路;第三,有重点地指导语言文字训练。当然,每一次指导突出一两个重点,不要求面面俱到,如有时指导学生审题立意,有时指导学生选择材料,有时指导学生有条理地组织材料,有时指导学生遣词造句,把文章写具体等,这些都应落实到有计划的作文教学工作中去。 3、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作文成果的机会
心理学家盖某某说得好,“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动力。”学生的作文,如果有机会得以展示,他们就能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好地激起其写作兴趣。教师要多给学生以作文成功的体验,让学生从成功中获得写作的乐趣。总之,初中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是一项艰难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树立新型的作文教学观念,不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如何激发初中学生的作文兴趣》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