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优化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纪实》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光的折射
一、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光的折射
姓名:
潘某某
工作单位:
密祉初级中学
学科年级:
八年级物理
教材版本:
人教版
教材、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本节讲述的是有关光的一个特性:折射的基础知识,是研究光现象所必需的知识。所以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折射现象的概念的理解和有意识地利用该知识解释有关问题,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1.通过生活表现来认识光的折射,符合学生的直观感受,从学生已经熟悉并可以理解的事实出发,在具体材料的支持下展现光的折射的现象,通过探究总结规律,同时做到不失时机的适时的向抽象思维过度。易于学生接受与掌握。
2.八年级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已处于趋向成熟的阶段,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对问题进行反省的能力。这些条件为本课题的学习做好了能力方面的准备。
3.八年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趋于成熟时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和意识,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思想。这些条件为本课题的学习具备了思想意识上的准备。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动手实验,认识折射现象,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教学重点: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做光路图。
教学难点:应用光的折射规律做光路图、解释相关生活现象。
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
教法:演示实验法、探究教学法、观察分析法
学法:以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为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板
书
设
计
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几个基本概念
入射光线: AO 法 线: NN'
入 射 角:∠AON 折射光线: OB
折 射 角:∠ BON
2.光的折射规律
①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
④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介质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当光从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
⑤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⑥在折射时某某是可逆的.
3.解释现象
池水变“浅”、硬币升“高”、海市蜃楼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导 入
情景导入:请看插图:插鱼
(教师:同学们见过叉鱼吗?请看图片。
学生:噢XXXXXXXXXX
教师:下面我们具体来欣赏一下夜间叉鱼。
老师:在这其中同学们,看到什么。
学生:光射进水里,竿子弯了XXXXXXXXXX
老师:很好,那么竿子为什么进水就弯,带着疑问今天我们将会对光的另一个特性:折射,进一步的学习。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新
课
(一)学生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81—83页,明确以下内容
1.知道光的折射的定义;
2.理解光的折射的规律;
3.能用光的折射原理解释一些现象。
(二)内容讲解
1. 光的折射的概念
[学生活动与体验]
①将笔插入装有水的烧杯中。
教师:在以上实验中,大家有什么体会与发现
学生:笔看着弯了,拿出来却没弯。
②在空的茶杯里放一枚硬币,移动杯子,使眼睛刚刚看不到硬币,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慢慢地向杯里倒水。
教师:随着水面的升高,有什么体会与发现
学生:看到了硬币,还会发现硬币升高了。
教师:从刚才的这一系列实验中,都存在什么共性?
学生:水中“弯折”的笔和“升高”的硬币。
教师:这是为什么?其实这是发生了光的折射现象。
(教师小结: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不难发现这是由于光在水和空气的界面上发生了一种折射象现。)
教师: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并板书,学生勾画、记忆)
2. 光的折射定律
[试一试]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反射现象.以及光在反射时所遵循的规律——光的反射定律.这些现象都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现象.那么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又将如何传播呢?
学生:应该也有一定规律遵循,跟反射有些类似。
教师:为了探究,我们先来看个视频。
教师:好,为了更好寻找规律,先来学习几个概念:入手光线、法线、入射角、折射光线、折射角。(并板书、学生记下)
教师:大家大胆假设一下存在什么规律?
学生: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不等XXXXXXXXXX
教师:很好,带着我们的猜想,接下来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
[展示回答]
问题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传播方向是否改变呢?
学生:传播方向不改变,仍沿直线传播.
问题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如果改变方向,是向介面偏折呢?还是向法线偏折?
学生:向法线偏折.
问题3: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如果改变方向,是向介面偏折呢?还是向法线偏折?
学生:向界面偏折.
问题4: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有什么变化?减小呢?
学生: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跟着增大,只是没有入射角大。减小时也会跟着减小,还是入射角大。
问题5:那么折射是不是都有这个特性?观看视频:光的折射实验。
教师:请同学们总结一下光的折射规律。
学生: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位于同一平面内.②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位于法线的两侧.③两角不等(在空气中的角大;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中,折射光线像法线偏折, 折射角<入射角)④发生折射时,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当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减小。
(教师小结:光发射折射时遵从的规律称为光的折射定律,核心三点: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不等,在空气中的角大。并板书、学生勾画、记忆)
[巩固练习]
1)思考:光从空气来到水面时,发生什么?
学生:既有反射也有折射,同时发生。
教师:很好。并强化几个基本概念: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法线、界面。
2)学生独立完成课本P84第1、2题。
3)学生讨论并展示结果、教师点评。
3、光的折射现象
教师:在生活有哪些地方存在折射现象?
学生:笔插入水中、叉鱼、池塘变浅XXXXXXXXXX
教师:很好,池水变“浅”、硬币升“高”、海市蜃楼
(并解释)(板书并让学生记下了)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培养学生预习能力
设计互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来,带动学生,培养观察、分析的能力;同时采用学生熟知的例子,贴近生活,让物理变得更易于接受。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学生自主探究、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能力,以展示方式呈现探究,提高学生表达、组织语言能力。
对知识进行适当巩固与加强,并对错误进行修正。
巩固归纳
1、小结知识,以填空形式完成。
2、学以致用
①概念检测: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 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当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靠近。
②做光路图:
③判断光路行进。
④现象解释。
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要__浅_,这是由于光从_水_射入_ _空气_时发生的_折射造成的,看到的是实际池底的__虚_像.
⑤以谈论方式明确:怎样才能叉到鱼?潜水员在水中看岸上的树会怎样变化?
并由学生代表阐述,最后教师补充。
反思——学生自己反思本节课得失
适当小结,对知识起到加强与深化的作用。
通过练习、观察与发现,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光折射的特点。
课外作业
1、巩固光的折射定律内容。
2、完成:课后练习题
强化训练
课后反思
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设计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亲身体验,体现了“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思想。其主要特点是:
1、对教学设计的反思(1)精巧引入;(2)例子来源身边,意义深刻;(3)自主探究学生主体;(4)图练结合,难度适中; 2、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课堂教学前松后紧,个别教学设计体现不足,练习多了些。3、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 将自己与学生放在共同学习者的角度,突出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开展合作探究,进行实验探究,引导分析总结等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尤其关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体差异产生新的教学资源并较好地进行利用,运用评价手段不断引导学生学习,较好地将新课程理念结合于教学实际中。尊重学生,学习氛围民主,互动。4、对学生课堂反馈的反思 学生真正体会到科学规律总结需要勇气和胆量,安排学生分组探究实验,代替以前的演示实验,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优化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纪实》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